扫码看视频
为捐献者纪念碑献花。
自幼全身肌肉紧绷,受爱心人士帮助后,他决定将爱传递下去,捐献自己的器官,给有需要的患者带去希望……在3月25日举行的2025年陕西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缅怀纪念活动上,器官捐献者家属现场分享的故事令人动容。
“少杰在2024年8月离开了我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器官捐献的决定,希望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为他人带来希望……”现场,器官捐献者胡少杰的父亲胡爱斌向大家分享了孩子进行器官捐献的故事。
因早产时大脑缺氧,胡少杰自幼年起就全身肌肉紧绷,只有一条腿勉强能动。2018年,他进入网络学校开始系统学习古典诗词创作,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胡少杰创作的诗词作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他也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并被评为“榆阳好人——自强励志青年”。
“他一直有个心愿,给爷爷奶奶和我都说过,就是有一天身体不行了,捐献自己的器官,给有需要的患者带去希望,也算他给这个世界留下的礼物。”胡爱斌说,虽然自己也曾有过犹豫,但最终选择尊重和支持孩子的决定,因为这是孩子生命的延续,也是对世界最后的馈赠。
当天活动中,参加活动的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为捐献者纪念碑敬献花篮、整理挽联,全体人员默哀,向捐献者表达缅怀与追思。现场还宣读了《器官捐献倡议书》,呼吁更多人加入生命接力事业当中。
陕西省红十字会一级巡视员兰孟偃介绍,截至2024年底,陕西省累计实现器官捐献2236例,角膜捐献3273片,遗体捐献576例,使600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得到救治,3000多名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志愿登记人数突破22.4万人。
近期,陕西省红十字会系统还将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形式多样的缅怀纪念人体器官捐献者活动,希望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加入到人体器官捐献事业中来,深入了解捐献相关知识及捐献者和捐献者家属的诸多感人故事,为医学事业进步奉献力量,给更多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