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9日
更注重质价比 乐为学习买单
年轻人解锁消费新模式

与过去攥着现金逛商场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西安年轻人将数字消费融入日常——他们既能在直播间抢购非遗文创,也会用AR试穿对比运动鞋;既享受半小时送达的即时满足,又深谙跨平台比价的精打细算。

新型消费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不少年轻人走出家门,投身骑行、露营、徒步等户外运动,让户外休闲装备成为网络热销品类。

游戏设计师陈宇晒出了他的装备:一款价格 300 元的自动速开帐篷、109元的折叠桌椅、70元的便携式烧烤架、56元的露营灯……这些户外装备来自三个不同的电商平台。

“不是刻意比价,是算法总能在我需要时推送最优解。”陈宇的手机里装了6个购物APP,其中有一个能够帮助他实现跨平台比价。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精准型消费”正在改写传统零售逻辑。

20年前,消费者买衣服需要去实体店挑选;10年前,可以在网上一键下单,数天后送货到家;在今天,同样是一键下单,半小时至1小时之内就可以收到商品。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出去旅游,收拾行李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冲锋衣找不到了。于是赶紧在手机下单,半个小时就收到了。” 市民曹燕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

如今,依托数字技术,新型消费可以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以即时零售、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业态,正在重塑消费结构。

知识付费嵌入数字消费 年轻人为学习买单

广告策划师王阳的“多邻国”APP学习记录显示,过去半年他在通勤途中累计完成287次口语练习,地铁2号线成了他的“移动自习室”:“588元的年费看似不菲,如果换算成每分钟的成本,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如今,他每天坚持利用碎片化时间,跟着 APP 练习听力、口语,在一个个闯关式的学习任务中,他感觉到自己的英语能力在逐步提升。

以网络为平台,将知识、教育服务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近年来知识付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相关数据显示,2016—2022年,我国知识付费行业市场规模从 26.5 亿元增长至 1126.5 亿元,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 2808.8 亿元,用户规模将达 6.4 亿人。

“配色和动画都很高级,如果我自己做,大概要花费好几天时间,这6元花得值!”前段时间,30岁的西安上班族李俊买了一套演示文稿的模板。

根据交易数据,她购买的模板已有超 100 人次购买,设计上传者也将获得相应收入。这一小小的交易,正是知识付费在数字消费中的生动体现。

随着短视频热度升高,视频、直播类付费内容逐渐在知识付费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算法加持下,受众更易接触契合需求的视频,降低了 “人找课” 成本。

初入职场的朱萌花了218元购买了为期一年的线上健身指导服务,“视频讲得细致,还可暂停、回放,教练会根据我每个月的情况制定运动和饮食计划,随时解答问题。”

数字经济重塑消费场景

上个周末,23 岁的游戏爱好者陈亚楠约上好友,原本计划前往电竞馆畅玩,途中却被曲江京东 MALL吸引。在商场里的电竞体验区,高性能的游戏设备、舒适的电竞座椅,让他们大呼过瘾。

除了电竞体验区,店内还有十余个不同类型的免费体验区,涵盖咖啡、烘焙、美妆、家庭游戏、智能出行、养生按摩、衣物护理等领域,满足不同顾客的多样化需求。

“在咖啡体验区,顾客能亲自体验制作一杯咖啡,从选豆、选杯,到研磨、冲泡、调味,体验环节的这些商品均可在线上下单。”一位导购介绍。

如今,效率与体验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32岁的常军利用午休时间在电商平台选购运动鞋。浏览页面时,一双线条流畅的新款运动鞋吸引了他的目光。当看到商品详情页上“AR 试穿”的标识时,他迫不及待进行了尝试。

按照提示,他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自己的双脚。刹那间,屏幕中的双脚穿上了那双心仪的运动鞋,效果极为逼真。随后,他又模拟了奔跑、跳跃等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常军能够清晰地看到鞋子与自己的服装搭配是否协调,以及鞋子在不同角度下的呈现效果。经过一番体验,他下了单。

这些看似寻常却又充满新意的消费模式,正是数字消费在西安年轻人生活中的映射。当传统消费场景解构为即时零售、知识共享、沉浸式体验的复合生态,数字消费便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生活方式发生新变化。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