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专题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9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产业引擎轰鸣到田园牧歌的时代交响
延安市宝塔区重点项目破土赋能 和美乡村焕新蝶变

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区厂区繁忙有序。

延长石油延安天然气储气调峰及配套LNG项目基地。

李渠镇杨兴庄村新能源品牌4S店项目。

花卉大棚。

宝塔区川口镇川口村。

果农喜获丰收。

宝塔区柳林镇山体沟道治理效果显著。

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春潮涌动处,万物竞发时。在延安市宝塔区,重点项目建设的轰鸣声与和美乡村的烟火气交织成一曲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从产业园区内开足马力的生产线,到山沟沟里焕然一新的民居院落,宝塔区以“开局即冲刺”的奋进姿态,推动经济引擎全速运转,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新材料产业园 拼出发展“加速度”

在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王明智看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2月28日,他走进新材料产业园,调研稳增长与复工复产工作。在三达膜、众邦源、奇点益方等企业车间, 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强调要“以‘开局就是决战’的拼劲,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必须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挖潜增效,把‘等不起’的紧迫感转化为‘慢不得’的行动力!”王明智的讲话掷地有声。

这种“项目为王”的理念正转化为火热实践。3月11日,在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区,28家企业开足马力的场景印证着“起步即冲刺”的“宝塔速度”。在奇点益方能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们专注地操作着设备,测试、生产……熟练而迅速。据了解,该公司采用“All in one”的设计理念,创新性地将长寿命的电芯、高效均衡的BMS,还有高性能多功能 PCS、主动安全系统和热管理系统融于单个标准化室外机柜,形成了一体化的智慧能量块eBlock,实现了储能系统从工程化向产品化的转变。

技术负责人王凯朋介绍:“这套设备将热管理、安全系统等集成于一个机柜,让储能系统从工程化转向产品化,增大了市场竞争力。这都得益于园区‘低成本空间+精准服务’政策,全面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一站式的审批,产业链对接和人才的安居保障,也助力了企业快速落地、全面投产、稳健发展。”而在酷特喵服装公司,一季度的厂房改造和产线布置方案目标任务已完成,正在进行部分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工作。谈起进度,负责人刘静信心十足:“预计6月份这里将拥有4条智能吊挂流水线、120套机位,到时候年产量就达140万件服饰。”

新材料产业园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华军表示,园区聚焦“五集五区”发展目标,通过不断的建设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宝塔区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示范带动效应已初步显现。 产业园的目标是成为延安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引擎。

LNG硬核项目 26.5亿投资的“民生温度”

3月28日,走进延安临站经济区延长石油延安天然气储气调峰及配套LNG项目基地,高耸的塔吊伸展着巨臂,焊花如星雨般洒落。总投资26.5亿元的延长石油LNG项目正在改写延安能源版图。项目经理张垂旺正紧盯施工进度,“LNG项目是宝塔区的省级重点项目,目前4具LNG储罐正在同步安装,设备材料到货率达30%,年底完成主体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满足延安市和周边部分地区管道天然气不能覆盖区域的分布式能源和城市燃气及调峰用气需求。到了冬季用气高峰时,可将LNG气化后进入中压管网,为延安乃至其他地区提供调峰气源;当上游气田或管道发生事故时,也能作为应急气源保证延安周边城市的用气,相当于给延安装上了一个‘充电宝’。”张垂旺笑着说。

该项目执行中心的副主任刘志胜算了一笔账:“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建成中交,预计年产值约14.87亿元、年利润6820万元、年税收1023万元,既保证了延安市和周边区域的民生供气需求,又对延安地区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真正实现民生保障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在宝塔区,这样的“硬核”项目遍地开花。

李渠镇杨兴庄村新能源品牌4S店项目前期土建工作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消防管道安装。该项目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汽车销售展厅、客户休息区、车辆维修接待区、维修车间、员工宿舍、办公用房等。截至目前,项目主体建设已完成,剩余装饰装修逐步进行,预计今年6月份整体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充分利用周解扣、周解难工作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决打赢重点项目建设硬仗。为我区在全市当排头、走前头,贡献园区力量。”宝塔区综合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庆军说。

除此之外,陕西创源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项目、宝塔区5万吨水性工业漆和高固体份涂料建设项目、消防救援站等重点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据了解,第一季度,宝塔区90个重点项目已开复工77个,开复工率达85%,完成投资31.2亿元,完成率26%。

和美乡村铺就幸福画卷

当产业发展的春雷响彻园区时,乡村振兴的春雨也正滋润着宝塔大地的沟沟坎坎。在宝塔区的乡野画卷上,川口新村的花卉大棚与柳林镇的苹果园交相辉映,火车站的生态步道与南庄河村的数字果园相映成趣。近年来,宝塔区以“千万工程”为蓝本,探索出一条“环境塑形、产业强基”的和美乡村建设路径。2024年数据显示,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19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

从“窑洞人家”到“幸福小院”

在宝塔区川口镇川口村,一排排独院错落有致,小院里干净亮堂,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而且几乎每个院子都停放着私家车。谈起生活的变化,村民张军指着家里的壁挂炉笑道:“以前住土窑洞,冬天烧炕烟熏火燎,吃水都要到河里去挑、井里去打。现在好了,安上了壁挂炉,不光能随时用热水,暖气也能通到每个房子里,洗澡再也不用跑澡堂子。真是‘鸟枪换炮’了!”他说,正是得益于这个好时代、好政策,自家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才能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川口村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大力改善村民居住环境。鼓励村民沿公路两旁自建房开设商铺,发展服务业,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水平,村民马海霞就是其中一位。

十多年前马海霞在自家宅基地上自建了10间新房,每年房屋的租赁费就有2万元,加上自己经营超市7万多元,将近10万元的稳定收入让她十分满意。“我以前种过菜、卖过甜瓜,起早贪黑,一年下来收入也就两万多,现在的收入是以前的5倍。我们村的大棚经营得好,来买花看花的人可多了,顺带着我的超市生意也好了,生活条件相比过去简直是‘天上地下’。”马海霞说。

村民们生活得好不好,川口村党支部书记陈永阳的心里也有本账。据陈永阳介绍,单是2021年至2022年间,川口村共流转土地100亩,分两期建设了34座村集体大棚用于栽种花卉,年收租金110万元。这些租金为全村334户967人缴纳了医疗和养老保险。每年春节还会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米面油和500元慰问金。村民们的垃圾费、卫生费都由村集体承担。

“川口镇将持续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壮大富民产业,今年将推进200亩老果园改造,同步推进新建示范幼儿园建设,在苹果产业链延伸和品质提升上下功夫的同时,盘活冯坪三产房、蟠龙鱼池等资产,努力争取实施村组巷道硬化、厕所改造、燃气入户等民生项目,提升民生福祉。”川口镇党委副书记汪琛说。

苹果园里的“技术革命”

一村兴不如村村兴。在柳林镇南庄河村,苹果产业的“二次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果农叶树材的高标准果园里,来自宝塔区果业局和柳林镇的果业技术人员正在指导果农春季管护要领。叶树材表示,过去在果园技术管理上存在理论不足、与实践结合不起来的问题,通过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和演示,他对果园的精细化管理充满了信心。

该村党支部书记高祥说:“南庄河村319户1144人有80%从事苹果产业,去年果农仅苹果一项收入人均可达1.7万元。2023年起,南庄河村对1000多亩低效果园进行改造,通过‘矮化密植+青砧密植’相结合的栽植方法,推广‘3332’高效密植管理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果园的管理效率,增加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了产业发展。”

目前,柳林镇苹果种植面积达5万亩,其中挂果园3.8万亩,除3个川道村,其余19个行政村实现了苹果产业的全覆盖,其中11个行政村已发展成为苹果专业村。2024年,全镇苹果总产量近1亿斤,产值达4亿元,果农仅苹果一项纯收入可达1.9万元,占个人收入的90%以上。

“沟道治理”破解城市难题

南庄河村的果园里科技之光闪闪跳动,在离它不远处的火车站东山片区,荒沟也已蜕变为生态长廊。漫步健身步道,在东山片区住了多年的袁龙江说道:“看现在这个鸟语花香的光景,谁能想到过去这里垃圾遍地?夏天不敢开窗,雨天蹚泥过河。”老袁翻出手机里的对比照片,“现在山体沟道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水泥路面宽敞平坦,我常在这步道上锻炼,特别舒适。”

柳林镇镇长郭启平说:“近年来,柳林镇在林业山、火车站东山片区和沟门村(南高速出口一线)三大项目上持续发力,通过‘党建引领+村社联动’,在道路修缮、景观重塑、设施完备、外观升级等多个方面紧密贴合群众需求。同时通过村社联动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一举攻克饮水难、出行难、如厕难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优化生活条件,成功搭建起‘党建引领、上下协同、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环境美了,生活多年的居民见证了这些变化,也自发参与到了家园的建设中,清扫庭院、清理沟道垃圾,文明新风扎了根!”燕沟社区东山片区网格员刘凤英说。

据了解,宝塔区2025年计划启动实施柳林镇燕沟、南市街道白坪、凉水井等8条山体沟道治理,改造面积达320万平方米。目前,8条沟道治理已全部开工,正在进行危房的拆除、道路开挖、路面开挖等工程。全部改造完成后将惠及居民5.2万户、14.2 万人。

同频共振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重点项目“破土”赋能,和美乡村“焕新”蝶变。宝塔区正书写着“城与乡”协同共进的答卷。“发展的温度,要体现在GDP增速上,更要写在老百姓的笑脸上。”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王明智道出了宝塔区“重点项目与和美乡村同频共振”的核心逻辑。在这片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机器的轰鸣与山间的鸟鸣交织,项目的蓝图与田园的诗意相融,一幅“强区”与“富民”共进、“颜值”与“产值”兼得的现代化画卷正徐徐展开。

张亚楠 郁小朋 杨晓霞 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