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5日
文化“破圈” 激活消费新场景

张晓梅的剪纸将传统技艺进行了创新。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海口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里设立了“陕西乡党”董宇辉的“与辉同行”直播间,展台后方特别设计了文化墙凹槽,董宇辉团队从陕西带来的非遗剪纸就摆放在这里。

而在距离2号馆不远处的8号馆陕西展区内,包含剪纸在内的多个展品,在传统与现代创意的相互碰撞下,呈现出别样魅力——不仅让公众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还通过跨界合作的模式,为地方文旅产业增添发展动力。

传统与现代的共鸣

4月14日,在消博会陕西展区,一组《二十四节气》剪纸吸引不少观众驻足。细细观察,《谷雨》作品中,用细密锯齿纹编织雨帘,《立夏》作品则以螺旋线条勾勒热浪,让传统节气变得可见、可触。这组耗时半年完成的作品,出自剪纸专家张晓梅之手。

“陕北剪纸的原始语言蕴含着对日月山川的崇拜。”张晓梅说,比如,“日”为太阳、“月”是月牙、“川”以细密线条勾勒。

陕西剪纸素有“文化活化石”之称,如今,传统的技艺也要有新玩法。张晓梅笑言:“就像古汉语要翻译成白话,剪纸也得找到与年轻人的‘对话方式’。”

“你看,我们现在用这种毛毛川锯齿纹路表现雨中倒影或虚实空间交错等抽象意境,突破了老一辈剪纸艺人平铺直叙的构图方式。”张晓梅透露,团队已与范燕燕丝绸合作,将剪纸原创图案转化为时尚服饰、耳饰等产品。“越原始的元素越具现代张力。”她认为,非遗既要保留文化根脉,也要用唯美画面和现代线条吸引年轻群体,“就像语言需要大众化,艺术表达也需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共鸣点。”

IP南下 打造海岛新名片

在消博会陕西展区一隅,一条憨态可掬的卡通鲸鱼正“摆动尾鳍”——这是西安企业为海南量身打造的城市IP“HiHi岛”。

这些创意源于一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去年消博会上,西安“新工厂”IP孵化平台的成功案例吸引了海南的目光。随后,团队与海南龙华区政府达成合作意向,成立合资公司,以鲸鱼为主形象打造“HiHi岛”,融合椰子树、拖鞋、游泳圈等符号,寓意海南的松弛感与自贸港活力。

细看这头蓝白相间的鲸鱼,头顶椰树枝,脚踩人字拖,背包里探出半只游泳圈。西安桥合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曼介绍:“我们选择鲸鱼作IP的主角,不仅因为它是海洋动物的代表,更希望它能成为海南的‘形象大使’。”

目前,“HiHi岛”周边产品已实现部分量产,包括水壶、雨伞、盲盒等,未来还计划入驻鹿回头、天涯海角等景区。

值得关注的是,“HiHi岛”正在探索“文化+教育”路径。孙曼介绍:“我们计划与海南出版社合作的海洋探险记主题的漫画书,让我们的IP化身‘小导游’。虽然传统海洋文化故事书不少,但用萌趣IP串联科普与人文的不多。”

借助消博会这样的国际舞台,陕西非遗走出了展柜,文化IP连接起了产业。从剪纸纹样登上丝绸制品,到唐风IP化身海岛推荐官,陕西非遗在消博会上的创新实践,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双向赋能。

孙曼透露,“HiHi岛”即将与海南知名咖啡品牌联名,“我们希望它像海南的‘流动名片’,随着咖啡香飘向全国。”

印着“HiHi岛”图案的服装上,袖口处的剪纸海浪纹与陕北剪纸形成奇妙呼应——这场消博会上的文化对话,正续写着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新故事。

文/图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