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子产品。
工人正在进行机床组装。
工人正在厂房内进行生产。
4月17日,2025年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陕南片区)活动启动,本次活动以“服务国家战略 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重点展示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进展。
本次观摩活动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率队,实地交叉观摩汉中、安康、商洛三地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本次现场观摩项目总投资10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7亿元,涵盖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活动期间,还将在安康市举办2025年二季度全省重点项目开工活动。
4月17日,观摩团走进汉中、安康两地,实地探访智能电子、高端装备制造、新型纺织等领域的三个标志性项目。在城固,“组团式”发展破解了内陆地区招商引资的地理限制,证明县域经济也能拥抱全球化;在南郑,“工业母机”的技术突破改写了区域装备制造业的格局,彰显“陕西制造”的创新实力;在汉阴,一根纱线的“链式革命”,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印证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无限可能。三个重点项目如同三枚“引擎”,驱动着陕南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智能电子:“组团+互补”激活内外双循环
作为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强链补链”的重点产业项目,由丁爻智能电子科技、捷科智能电子科技等企业联合投资的智能电子产业项目正按下“快进键”。
4月17日,记者来到汉中智能电子产业项目,项目自2024年8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洁净车间及配套设施建设,生产线安装调试进度达70%,预计2025年10月全面建成投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丁爻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泳恭介绍,项目总投资6亿元,规划使用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新建洁净车间及附属设施,购置300余台(套)先进设备,建设51条智能电子产品生产线及12个检测实验室,形成集生产、检测、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制造基地。项目达产后,可年产手机手环、蓝牙音箱、屏显模组等智能终端产品180万台(套),产品将远销非洲、南美洲、中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度融入“内外双循环”发展格局。
项目创新采用“组团式落地+互补式发展”模式,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布局,实现研发、生产、物流等环节无缝对接,可降低企业物流与研发成本,产品上市周期缩短,有效破解传统分散布局的低效问题。其“强链补链+外向型经济”路径,为内陆县域突破地理限制、发展高端制造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城固经验”,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宋泳恭说,项目亩均投资达750万元,建成后预计亩均产值1125万元、亩均税收37.5万元,可直接带动就业约1500人,将有力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就业。当前,项目正加快设备购置安装及员工招聘培训,部分生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整体建设进度超预期。
作为城固县智能终端产业链的关键一环,该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区域智能电子产品制造的空白,更通过集聚效应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产业生态。随着2025年全面投产,这里将成为陕南地区重要的智能终端产品出口基地,为汉中市打造“陕西重要增长极”贡献产业力量。
“工业母机”:技术突围打造“智造标杆”
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在汉中市南郑区梁山工业园区,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的工业母机生产线项目正演绎着“智”造传奇:一期项目已进入试生产,二期工程加速推进,这个总投资3.16亿元的项目,正以“双期联动”模式改写西北高端数控机床制造的格局。
“我们采用‘产能前置’策略,一期租用1.5万平方米厂房快速投产,二期在装备智造产业园自建1.2万平方米智能化厂房,形成‘边生产、边扩建’的高效节奏。”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永锋介绍,项目聚焦数控双侧铣床、龙门铣床、加工中心等高端装备,达产后年产500台工业母机,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彻底打破国外企业对高端机床的长期垄断。
走进一期生产车间,数台数控机床正在加工精密部件,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这些设备将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黄永锋说,二期项目预计2026年底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固达数控继广东东莞、广东河源、浙江温州之后的第四大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全国产能布局。
作为“陕西制造”在高端装备领域的突破,该项目亩均投资达1580万元,亩均产值750万元、税收50万元,远超传统装备制造业水平。可直接带动就业200人,将有效提升南郑区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项目的落地不仅完善了汉中市数控机床产业链条,更通过技术自主创新打破国外企业长期垄断,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提供了‘陕西制造’的解决方案。”黄永锋表示,该项目的“技术突破+高效产出”模式将为区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树立典范。随着项目全面投产,汉中市在数控机床领域的产业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凸显,为西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汉阴纺织:一根纱线织就产业升级新图景
作为陕西省纺织服装产业链与安康市新材料产业链的重点项目,在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军坝村,智能化高端纱线纺织项目的试生产车间里,机器声此起彼伏,3.5万锭包芯捻纱生产线正吐出银白色的纱线——这标志着陕西省包芯纱线生产长期空白被正式填补,也拉开了陕南纺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序幕。
该项目由安康智港华纺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6亿元,自2024年1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预计2026年10月全面竣工。安康智港华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华介绍,项目占地70亩,规划建设6栋共计4.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购置清花设备、梳棉机、自动络筒机等400余台(套)智能化设备,重点建设10万锭智能化纱线生产线、7条PBT高弹丝加弹生产线及1条POY原丝生产线,形成集高端纱线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智能化产业园。
孙华说,项目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核心产品包芯纱线生产技术填补陕西行业空白。通过招引POY原丝、PBT高弹丝等上下游配套企业,项目串联起“化工原料—纺织材料—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以陕西永丰特种纱线有限公司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有效衔接安康现有的服装纺织、鞋袜生产、毛绒玩具面料等产业,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与互补发展。
当前,项目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3栋共计1.2万平方米厂房已建成,1栋4500平方米厂房主体在建;PBT高弹丝一期2条生产线已率先投产,二期2条生产线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随着包芯捻纱生产线试生产,项目将逐步释放产能,推动汉阴县从传统纺织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该项目的推进不仅完善了陕西省纱线纺织产业链条,更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孙华说,项目亩均投资达860万元,预计亩均产值715万元、亩均税收36万元,可直接带动就业280余人,年总产值达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陕南地区纺织产业竞争力,助力安康市新材料产业链延链补链,为全省纺织服装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有力支撑。
文/图 本报记者 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