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缘现代农业园区的工人正在给葡萄藤抹芽。
位于合阳县洽川镇的处女泉景区。
4月16日至18日,陕西日报社“高质量发展渭南行”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团走进合阳、白水、渭南经开区等地,探访渭南市重点产业链、乡村特色产业、文旅融合等领域发展新亮点。
夯实重点产业“硬支撑” 激发新动能
走进位于白水县的陕西白扬绿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综合楼的主体已经建设完成,工人们正在进一步完善内部主钢结构。“项目从2024年5月开工,一直快速推进。目前,厂房钢结构主体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地坪施工、外立面设计和供水管道铺设等工作。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能填补渭南在光伏电池制造领域的空白,还能带动整个产业链集聚发展。”该项目负责人林江伟介绍。
位于渭南经开区新材料产业聚集区的陕西蒲城海泰新材料产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蒲城万德科技有限公司是两家精细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企业,其生产的液晶显示材料、医药中间体、热敏显色剂等产品远销日本、德国等国际市场。
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渭南经开区持续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夯实重点产业“硬支撑”,形成了电子化学品、光电显示、生物医药、新型吸附材料、配套环保等产业集群。同时,通过包联干部制度为企业发展精准滴灌、解局破难,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无论是各种审批手续办理,还是生产经营中遇到问题,都有包联干部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企业办事只需进一扇门、对一个人。”陕西蒲城海泰新材料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超平说。
“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
走进位于合阳县的添缘现代农业园区,大棚内葡萄藤架井然有序地排列着,随着气温的回升,葡萄藤蔓开始全面发芽,园区的工人正在掐叶片下多余的弱芽、小芽。
“抹芽是葡萄春季田间管理的重要一项,不然新梢过密,树体的营养分散,通风透光不好,会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添缘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常磊介绍,园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品种改良让葡萄的品相好、甜度高,自身“免疫力”更强,不容易遭受病虫害,实现优质果率提升40%。
如果说特色产业是乡村物质文明发展的动力,那么乡风民俗则是乡村精神文明的体现。在合阳县新池镇牛庄村,道德评议会是这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村里乡贤、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各抒己见,畅谈身边优秀榜样和好人好事,通过道德评议会带动和引领村民争相学习好人,积极向善向好。
与此同时,牛庄村还将道德评议会与“积分制”相结合,通过“积分激励+物质鼓励”的模式,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参与感、幸福感,形成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民风。
“文旅+”“+文旅” 多元业态发展显活力
2024年,渭南市通过“文旅+”“+文旅”多元融合激发消费潜能,全市共接待游客9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0.1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出自《诗经》的诗句,描述的故事便发生在合阳县洽川镇。
近年来,洽川旅游文化季通过非遗展演、荷塘观光、浪漫七夕等系列活动,让游客深度体验洽川的四季风情,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跨越,构建起“全域、全季、全业”文旅新格局。
位于白水县的仓颉庙,庙内46棵千年古柏环绕相伴,其中最年长的“仓颉手植柏”是全国5株5000岁以上的古树之一。通过与文化旅游企业的合作运营,仓颉庙通过非遗展演、汉字主题文化活动等,让游客获得多重体验。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汉字起源’核心IP,打造汉字博物馆体验区、光影剧场、AR互动体验专区等,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解码文字密码,实现文化传承。”陕西华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白水仓颉庙分公司总经理王尚尚说。
文/图 本报记者 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