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细品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7日
一包野菜

■ 强可

春天一到,马家庄的山坡就开始泛绿。白蒿菜、马齿苋、蒲公英、香椿芽……顺着田埂和沟渠生长,连风吹过,都带着点野菜的清香。每当到了这个季节,外婆总会早早起身,背着竹篮,拎着小铲子,弯着腰在山头、田边寻觅春天的痕迹。她总说:“春天的野菜,顶得住一个冬天的苦。”

我们不用自己去挖野菜,只需等着县城班车响一声喇叭,就知道外婆的“春菜”又到了。车一停,司机便从后备厢提出一大包东西,说:“你婆捎的。”我打开一看,满满的野菜——绿得发亮,还带着露水味。外婆总是用旧床单一层层包裹的严严实实,香椿用纸裹着,怕压坏,蒲公英带着根,怕蔫了。

在一个又一个春日里,我们的一日三餐总少不了野菜。早晨一碗香椿拌豆腐,中午炒马齿苋,晚上蒸白蒿菜饼,吃得一家人满口春天的味道。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杂草,在我们家却成了最珍贵的季节馈赠。外婆不识几个字,也不会讲太多道理,却总用最朴素的方式,翻越山川与道路,把爱寄给我们。

除了野菜,外婆还有一块“土地”——乡间的小店。那是两间粉墙木架的小铺,卖衣服和日用百货。小店门窗的油漆早已斑驳,货架旧得吱呀作响,可那里面装满了外婆的精气神。每逢集会的日子,外婆起早贪黑,从西安进货回来,搬货、标价、摆架,从不停歇。她没学过算盘,却算得分毫不差;不识多少字,却能把商品名、价格、进货单一一记牢。她说:“这是我的庄稼地,我不能松懈。”

那些年,她从不托运,不雇人,连批发市场门口的三轮车都舍不得花钱请一次。她一个人推着小车,胳膊上挎着大包小包,一步步挤上回家的客运车。有时候车满座了,她就站一路,汗水湿透了衣服,也不曾喊过累。小姨常说:“妈一辈子靠的是一双手、一双脚,靠不下人,也靠不上天。”

外婆就是这样的人,像春天的野菜,不娇贵、不挑剔,只要有阳光有雨水,就能顽强生长。她的世界很小,小到一条街、两间店、几本进货账本;但她的世界也很大,大到撑起一个家、供出几个孩子,春天一到,还不忘给远在县城的外孙女送上一包野菜。

后来我们都长大了,野菜也能在市场里买到了,可每年春天一到,我还是会下意识地张望:那辆班车来了没有?那包野菜送到了没有?耳边仿佛还能听见外婆的声音:“快回家,婆给你趁新鲜做个饼。”

这一生,外婆没有离开过马家庄太远,可她用一包包野菜,把春天捎进了我们的生活里,也捎进了记忆深处。从此,每一个春天,都带着她的味道,清清的、绿绿的、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