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宇燕讲述“爆款”背后的故事。
彭英皓在讲课。
王珍珍正在和学员交流。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职业激发新活力。三秦都市报聚焦新职业,挖掘“新职人”背后的故事。
互联网营销师: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桥梁”
5月4日,记者见到夏宇燕时,她正带领学员们进行一场紧张而热烈的实操训练。大屏幕上,各个小组的成员们全神贯注,正进行着一人分饰多角的实战演练。
“来,咱们要分小组训练了!”“文案、拍摄、剪辑、演员、导演、助理,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性格,找合适的定位。”夏宇燕的声音清脆而富有活力。
“互联网营销师不是简单的‘带货人’,而是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数字桥梁’。” 趁着学员们忙碌的间隙,夏宇燕介绍,从选品策划到平台运营,从镜头前的侃侃而谈到短视频里的创意表达,这是一个需要“十八般武艺”的综合性岗位。在西安,电商从业者已突破 10 万人,但真正持有专业认证、能系统化操盘的互联网营销师,却不足千人。
为了让记者直观感受专业与业余的差距,夏宇燕指着教室角落的花束娓娓道来:“就像卖这束花,业余主播可能只会喊‘家人们看过来,9.9元包邮’;但专业的营销师会告诉你,‘五月是充满生机的季节,把康乃馨送给母亲,为忙碌的生活添一抹治愈的温情。’前者是单纯推销商品,后者则在构建场景、传递情感。”
7年前的夏宇燕,还是个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迷茫青年。创业失败的打击让她负债累累,仓库里积压的 10 万块香皂,就像压在她心头的巨石。“那时候真的很绝望,每天对着满仓库的香皂发愁。”
命运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打开一扇窗。她和男友抓住电商平台崛起的机遇,日夜研究平台规则,摸索营销技巧。4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拍摄了上千张产品图,反复打磨几百条文案,终于将滞销的香皂销售一空。
这段经历,不仅让她还清了债务,更点燃了她对互联网营销的热情。“当我看到仓库最后一块香皂被打包发货时,我就知道,这就是我要走的路。”
如今的夏宇燕,早已从当年的电商小白蜕变为备受学员喜爱的培训导师。“每个学员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的任务就是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提起带过的学员,夏宇燕如数家珍,“这个女孩性格内向,但文笔细腻,我帮她打造了‘手作生活’的账号;那个小伙子喜欢运动,我们就从健身器材测评切入……”
她清楚地记得,一名西安外国语大学印地语专业的女孩,在她的指导下,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独特的文化视角,成功入职跨境电商公司,薪资远超同龄人;还有那位患有脑瘫的 18 岁女孩,虽然行动不便,但对美妆有着独特的见解。夏宇燕手把手教她用手机拍摄短视频,耐心地调整镜头角度,一句一句打磨文案。
当女孩的第一条视频收获 500 万播放量时,夏宇燕比自己取得成功还要开心:“看着学员们找到自己的价值,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在夏宇燕看来,互联网营销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时代赋予的机遇。“现在很多人觉得就业难,但互联网营销行业却充满无限可能。” 她指着教室里的学员们说,“无论是传统行业从业者,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能在这个时代风口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无人机飞行教员:企业追着我们预订人才
“左手稳住方向,预判打杆!对,保持自悬!”5月4日,在西安航天通用机场的训练场上,陕西凌越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培训总教练彭英皓正全神贯注地指导学员操控无人机。
与无人机结缘,源于彭英皓的“飞行梦”。2015年,他从全国首批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西安航空学院毕业。彼时,国内无人机行业尚在萌芽,但彭英皓敏锐捕捉到了其中的机遇。“那时就觉得,无人机不仅是玩具,更是未来的生产力。”他回忆道。毕业后,他一头扎进无人机领域,从操作员到培训师,一干就是十年。
2024年,随着《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以及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曾经小众的领域瞬间成为风口。
彭英皓明显感受到行业的剧变:“现在全国每天新增7到10家培训机构,无人机驾驶员突破60万人。过去是我们追着企业推荐学员,现在是企业主动来预订人才。”
与传统驾校教练不同,无人机飞行教员的工作更像“全能导师”。“汽车在二维平面行驶,无人机却要在三维空间精准操控,这对教员的知识储备要求极高。”彭英皓表示,空气动力学、航空法规、航空气象……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涵盖十余个学科。
课堂上,他既要带着学员在户外进行飞行实操,又要在室内讲解遥控器地面站规划、无人机装调检修等复杂知识。“学员里有想投身农业植保的,也有想做测绘的,每个人需求不同,必须因材施教。”
教学并非一帆风顺。最让彭英皓头疼的是学员的年龄差异。“年轻人反应快,但理论基础薄弱;年龄大的学员理解法规没问题,可操作起来协调性差。以超视距驾驶员来说,操作起来就像汽车手动挡,除了会飞,还要掌握避障、航线规划等高级技能,教和学都得有耐心。”
十年间,彭英皓带出了1100多名学员,他们的足迹遍布各个领域。有人成为林业巡查员,用无人机监测森林火情;有人加入公安系统,执行安保任务;还有学员受他影响,创办了自己的培训机构。
在彭英皓看来,无人机驾照只是行业的“入场券”。“比如植保领域,光会飞无人机远远不够,还要懂农药配比、作物生长周期。我们教的不仅是操作技术,更是打开一个行业的钥匙。”
他坦言,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无人机飞行教员的责任愈发重大,“未来,我们要培养的不只是驾驶员,更是能推动行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形象设计师:仅“描眉”就要教两天
在西安未央万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教室里,40多名学员正围在王珍珍身边,目光紧紧盯着她手中的化妆刷。蘸取眼影、晕染、提亮,随着她手腕灵活转动,纸上原本平淡的眼妆瞬间焕发出灵动光彩。“眼影可不是简单涂个颜色,要根据眼形、脸形和整体风格调整层次。”
王珍珍是一名形象设计师,用她的话说:“我的工作就是为顾客量身定制服装以及色彩方案,让更多人找到自己的专属形象,找到属于自己的美。”
十年前,王珍珍踏入美容行业时,该行业还处于细分阶段。美容、化妆、美甲各自独立,而她却总想打破边界:“我喜欢美,更想给人打造全方位的美。”
从最初在美容院学习护肤手法,到自学化妆技巧,再到钻研美甲艺术,她逐渐意识到,单一技能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多元需求。2021年,当形象设计师被纳入新职业目录,她终于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现在的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王珍珍翻出学员的学习笔记,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朝代服饰特点与妆容搭配。“就拿汉服妆造来说,唐代流行花钿、蛾眉,宋代崇尚淡雅素妆,光是眉形就有十几种。”
在王珍珍的课堂上,学员们的目标都很明确——就业。
“来学习的人里,有想当全职化妆师的年轻女孩,也有想利用碎片时间接单的宝妈。”她记得一位35岁的学员,孩子上小学后想重返职场,却因缺乏技能四处碰壁。在王珍珍的指导下,她专攻儿童舞台妆和汉服妆造,如今不仅在当地汉服馆站稳脚跟,旅游旺季单日收入可达四五百元。“看到学员们通过技能改变生活,比我自己拿奖还开心。”王珍珍笑着说,形象设计的学习远比想象中复杂。看似简单的眉形课程,王珍珍会花两天时间拆解,从纸上勾勒基础眉形,到根据脸形调整弧度,再到学习时下流行的野生眉技法。眼影课上,学员们要掌握平涂、渐层、倒钩等不同手法,还要根据客户肤色、服装选择配色。
“很多人觉得化妆就是涂涂抹抹,其实每个细节都藏着大学问。”王珍珍展示着学员的练习作品,有些因比例失调显得滑稽,有些却已初见专业水准,“从生疏到熟练,是蜕变的过程。”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升,形象设计师的社会认可度也在悄然改变。“以前大家觉得化妆是‘臭美’,现在职场、社交场合,得体的妆容被视为尊重他人的表现。”王珍珍表示,“所以,我们不仅是在教技术,也是在传递美的力量。”
本报记者 石喻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