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佳飞在城三线使用红外测温仪进行带电检测工作。

王佳飞对永全变送出工程进行现场勘查。

王佳飞对十里铺变送出工程进行现场勘查。
王佳飞,国网西安市区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任(原永宁中心供电所所长),多年来,他扎根基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电网建设、民生服务和行业创新贡献着力量,书写了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故事。他曾获陕电工匠、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为民解忧 全力打造可靠电网
曾经,西安老城区的电网就像一团乱麻,老旧的线路和过载的设备,时刻威胁着居民的用电稳定。王佳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些日子,他穿梭在狭窄的胡同里,挨家挨户地记录居民的用电需求和问题。每一条小巷、每一户人家,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改造朝阳门变电站等19台“超负荷心脏”时,他经常没日没夜地连轴转,研究图纸、反复勘查。饿了,就随便吃点泡面;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打个盹。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老城区的居民用上稳定可靠的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完成了67项电网攻坚任务,实施了513项配网工程,让老城区的电网焕然一新。他还积极推动124个小区的电网焕新工程,完成了8项“保交楼、保回迁”工程。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和“双满意”工作导向,10万居民告别了“蜘蛛网”般的电线,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看着居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王佳飞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心系民生 解决用电燃眉之急
2018年,西安市政府推进“煤改电”工作,王佳飞负责在回坊进行推介。这里是西安有名的旅游街区,但线路老旧、通道资源紧缺,而且不少商户和居民习惯了烧煤,对“煤改电”心存疑虑。王佳飞没有退缩,主动挑起大梁,带领团队开展“大走访”。他每天奔波于莲湖区发展改革委、北院门街道办及沿街商户群众之间,一家一户的拜访,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他从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耐心地给住户们解释,挨家挨户计算改造前后的费用。为了让居民们更直观地了解“煤改电”的好处,他的工作笔记本上记满了烧煤和用电费用的对比数据。“大多数人主要是担心‘煤改电’后花钱多,我就帮他们算清楚这笔账。他们发现用电不仅更安全,花费也更少了,自然就能接受电取暖改造了。”王佳飞说道。在他的努力下,从2018年2月到2021年8月,回坊共新增配电变压器42台,顺利完成了该区域“煤改电”工作。如今,钟楼夜晚灯火璀璨,回坊热闹非凡,商户及居民再也不用担心用电问题。每次王佳飞来到这里,都会有居民热情地和他打招呼,邀请他进屋坐坐。
担当作为 传递先锋模范力量
2020年初,西安市中心医院因工作需要,急需接入应急电源。王佳飞迅速组建“青年突击队”,投身到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中。他们连续奋战36小时,饿了就吃几口盒饭,困了就轮流休息一会儿。在这紧张的36小时里,王佳飞时刻关注着工程进度,协调各方资源,解决各种突发问题。最终,他们提前完成任务,为医院筑牢了电力防线。此后,他又带领团队圆满完成“十四运会”、春晚西安分会场等多项重要保电任务。每一次保电,他都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确保万无一失,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国网陕西电力青年的担当。作为国家电网陕西电力(电靓古城)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副队长,王佳飞远赴国网西藏阿里供电公司,主动与该公司“红柳花”共产党员服务队结对共建,毫无保留地分享配电网管理和不停电作业技术,助力当地供电服务水平的提升。
创新引领 提升电网服务水平
王佳飞对待工作勤于思考,牢固树立“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理念,不仅在电网建设和民生服务等方面表现出色,还在技术创新领域有着积极的贡献。王佳飞发明的“带电修树工具”,以独特的巧思,解决了修剪树木带来的安全隐患。他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在街边看到园林工人修剪树木的场景,后经他无数次的设计、改进,才让此工具得以诞生,至今仍广泛使用。在工作中,王佳飞还对质量控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带领团队开展各项专题活动,成立质量管理QC小组以及创新小组。他们创新研发的《缩短倒负荷平均停电时间》方案将原来停电时间由35.5分钟缩短至3.4分钟;《缩短带电作业搭头负荷侧停电时间》QC成果将原时间74.1分钟缩短至42.2分钟。这些创新成果,极大地提升了电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王佳飞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他是电网的守护者、是民生的服务者、是创新的开拓者。他的故事还在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贡献力量。他说,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去办,心里才踏实。
李郭靖雯 冯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