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3日
婚礼绘画师用画笔定格幸福

婚礼绘画师绘制的宾客图鉴。

随着个性化婚礼的兴起,婚礼绘画师这一小众职业悄然走红。他们以油画或丙烯画为媒介,捕捉婚礼细节与氛围,融合写实与艺术,赋予作品更多想象空间,让新人和宾客感受超越快门的浪漫与永恒。

用画笔定格永恒甜蜜

5月11日9时,西安东郊一场户外婚礼正在举行,在宾客的欢声笑语中,“小椰”安静地坐在角落的画架前,画布上,新郎新娘并肩相依的轮廓已初具雏形,新娘头纱上的珍珠光泽在笔触间若隐若现。一笔笔地绘制中,她时而抬头捕捉新人互望时眼底的柔情,时而低头凝视手机里抓拍的宾客瞬间。

“穿墨绿色旗袍的女士,麻烦保持姿势,我拍张侧面照。”婚礼现场,“小椰”适时提醒,不断丰富素材。手机里的照片逐渐堆叠成时光碎片,她的画笔则像温柔的“织线人”,将这些碎片“缝”进画布。

14时许,“小椰”退后两步眯起眼睛,专注调整画面最后的光影。

“这幅画远超我的期待,特别好看。”新娘接过画作时眼眶微湿,决定将其装裱在客厅主墙上。对她而言,这幅画不仅是视觉记录,更是用色彩封存的情感容器——穿碎花裙的小女孩是新郎从小看着长大的,“比耶”的伴娘是新娘的多年好友,连背景中那些不经意的小花朵,都是婚礼花艺的主元素。

一次偶然开启的浪漫事业

“小椰”本名马小林,现就读于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专业。她与婚礼绘画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今年年初,马小林在社交平台刷到有人在婚礼现场通过绘画定格幸福瞬间,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婚礼互勉”的信息:为新人免费创作宾客图鉴,新人允许她将画作用于宣传。

婚礼当天,马小林的画作不仅记录了新人甜蜜的笑容、亲友真挚的祝福、浪漫的婚礼布置等场景,更捕捉到了现场的情感氛围。画作分享到社交平台后,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点赞,不少人询问是否可以为他们的婚礼作画。就这样,马小林开启了婚礼绘画师之旅。

打造一幅满载细节与情感的婚礼画作需要很长的创作时间。“完成一场婚礼绘画,或坐或站需要4到6小时,具体要根据场景大小、细节复杂程度、画布尺寸、人物数量等来衡量。”马小林说,每一次工作都是画功、体力与审美等的多重考验。

画幅与经验决定定价标准

“瑶瑶”是一名画室的老师,也是婚礼绘画师。据她介绍,作为婚礼创意环节之一,婚礼绘画的收费主要由画师自身定价及画幅大小决定。

“瑶瑶”至今已画过40多场婚礼,单幅画作收费2000元到5000元不等。“婚礼高峰月份,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她的订单来源既有社交平台客户,也有婚庆公司委托,“接单受婚礼淡旺季影响大,最多时一个月接过7单,包括省外订单;淡季可能只有1单,甚至没有。”

“婚礼绘画师的工作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每一场婚礼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求画师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敏锐的观察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瑶瑶”说,接到订单后,她会提前与新人沟通,了解婚礼期望、风格及特殊要求,比如突出重要环节或将宠物画进画里,这些个性化需求都需在绘画中巧妙体现。

让画作成为情感“生长”的载体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用画笔为幸福“定制标本”,那些笔尖流淌的故事,正悄悄改写着婚礼仪式的温度密码。

“95后”张雨萌一个半月前举办婚礼,她邀请的绘画师用油画技法创作,在画布上厚涂钛白颜料,让头纱的蕾丝花纹凸起重叠。“触摸画布时,仿佛重回婚礼现场。”她说。

而对于“五一”假期举办婚礼的许晔诚来说,最终呈现的画作,就如同一张“大群像”。“绘画师在绘制宾客图鉴时,邀请现场的宾客在画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增加了绘画的趣味性,也让画作成为新人和亲友们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幸福的珍贵回忆。”许晔诚说。

对“00后”李菲来说,画作是会“生长”的纪念品。如今,挂在卧室的婚礼画作,相比婚礼当天的实况,裙摆上多了婚后出生的女儿的名字。舞台角落处,多了李菲手绘的新家庭成员—— 一只可爱的白色猫咪。

蓬勃发展的同时 面临现实挑战

随着婚礼绘画被越来越多人关注,这一行业也面临现实挑战。拥有20余年婚庆从业经历的许怀洲指出,首先,这是一个新兴职业,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市场上的婚礼绘画师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绘画师可能缺乏足够的绘画技巧和经验,无法满足新人的期望。其次,婚礼绘画师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不确定性。婚礼旺季时,绘画师可能会接到大量的订单,工作压力巨大;而淡季时,订单则相对较少,收入不稳定。

“婚礼绘画师行业的挑战本质上源于其‘新兴艺术服务’的双重属性——既要坚守艺术创作的主观性,又需适应服务行业的标准化要求。未来,行业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在建立行业规范、提升服务效率、强化差异化竞争力等方面探索突破。”许怀洲说。

尽管挑战重重,马小林等从业者仍满怀信心。他们相信,随着市场逐步成熟规范,婚礼绘画师将获得更广泛认可。当下,绘画师正通过精进专业,为新人定制更多承载幸福记忆的艺术佳作,让每一场婚礼都成为独一无二的美学叙事。

文/图 本报记者 陶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