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学生记者”参观“逐梦空天”展厅。 本报记者 党运 摄
本报讯(记者 张蓉 郭子荻)5月9日,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三秦学生记者”走进长安云西安科技馆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沉浸式体验了前沿科技成果,在互动实践中感受了科技魅力,上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科学课”。
走进长安云西安科技馆一楼,中庭矗立的巨大的莫比乌斯环吸引了“三秦学生记者”的目光。
步入科技馆“逐梦空天”展厅,“三秦学生记者”沉浸式体验航空航天的壮丽征程,近距离接触西安特色航空资源,感受“航空报国”精神的深刻内涵。
在球幕影院内,科普影片《地球成长史》让“三秦学生记者”沉浸其中。他们通过影片了解地球生长过程,穹顶画面将宇宙演化、地质运动等场景全景呈现,带来“仰观宇宙之大”的震撼体验。
在“创梦工场”展厅,“三秦学生记者”置身于未来科技的魔法城堡。他们或俯身调试“创意电子立方”中的光感电路,或在“虚拟变脸”屏幕前见证面容在数据流中幻化万千形态,更有学生在“编程寻宝”迷宫里破解层层数字密码。六年级(3)班的白敬轩同学激动地说:“在这里,我们发现把建筑侧面搭成三角形最为稳固,课本上的知识在此刻得到了印证。”
在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未来产业等六大板块设计的“硬核力量”展厅,“三秦学生记者”全方位体会到了陕西科技的硬核实力。记者采访时,六年级(3)班的向文波同学说:“这次体验,让我更渴望了解汽车的结构和组成,我想以后学习汽车专业。”
悬浮在空中的机械仿生飞鱼与莫比乌斯环共舞,融合了科技与艺术,采用轻量碳纤维框架和灵活的合成翼膜,并特别定制追踪系统,让飞鱼在空中优雅流畅地飞行。该校的科学教师杨少虎向学生详细讲解了氢气、氦气、氮气的区别,解释了为什么“飞鱼”能够飞起来,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采访时,该校党支部书记马艳梅说:“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将国家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模块与真实科技场景深度融合,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拓宽学生科学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配备科学教师,在参观过程中为学生实时解答,将课堂搬进科技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科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