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考生难免面临身心双重压力。日前,陕西省疾控局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王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廖侠从心理调适、饮食管理两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帮助考生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考生这样缓解焦虑
王崴说,考前出现紧张、失眠等反应无须过度自责,这是大脑应对压力的自然机制。但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肠胃不适、自我否定等过度焦虑信号时,需及时通过以下方法调节:正视焦虑并学会放松。首先,要正视焦虑,理解适度焦虑有助于激发潜力。其次,可以尝试将整体复习任务分解为可实现的小目标,并逐步完成,这样不仅能增强信心,还能缓解紧迫感。此外,学会放松也是缓解焦虑的关键,例如冥想练习等,都能有效减少紧张感。也要多与家人、朋友或老师交流,获得情感支持,能在心理上起到缓冲作用。
适度运动与劳逸结合。适度运动也是良好的减压方式,可以选择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适度使用电子设备,例如学习间隙刷刷短视频、听听喜欢的音乐,能有效缓解疲劳,但要注意控制时间。
保持规律作息。建议考生避免熬夜,确保每天至少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每天固定时间上床和起床,避免睡前使用手机或电脑。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科学饮食吃出健康
廖侠说,考前饮食需遵循“安全第一、规律优先、营养均衡”三大原则,避免因饮食不当影响状态。
最基础的原则是安全、卫生、稳妥。所有的营养建议都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尽量采用新鲜食材来烹调,烹调前要洗净,做好的饭菜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隔夜的剩菜别让考生吃。考生尽量在考试前形成一定的饮食规律,并一直延续到高考结束。
日常生活中,三餐的最佳进食时间大概在7时、12时和18时。不管有没有考试,三餐都尽量安排在这3个时间点会比较好,考生可以根据考试的时间适当做一些调整。考试当天,最好根据考试的时间表,将出行的时间都计算在内来安排进餐时间。
每餐都要食物多样,把食量固定到合适范围。每餐都应该有主食、蔬菜,再搭配适量鱼、禽、肉、蛋、奶、豆。每餐的食量可以提早形成一些习惯,整体上不建议全天摄入的总能量太高。
本报记者 张毅伟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