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14日
昔日受血者如今成救援者
两位献血者的生命接力

扫码看视频

翟清风(左)和汪选华。

建筑工人翟清风组建“熊猫血”团队,紧急救援约700次;志愿者汪选华81次挽袖献血,从受血者成为金奖献血者……世界献血者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两位献血者。

6月7日22时许,建筑工人翟清风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唐都医院一名12岁患儿急需RH阴性O型血。他迅速翻开手机,锁定半年前献过血的宝鸡志愿者魏文斌,经过对接、沟通,次日一大早,志愿者魏文斌踏上开往西安的高铁。这样的紧急调度,对翟清风来说是常态。

6月13日,今年48岁的翟清风向记者提起自己首次献血的经历。那是19年前,他与一位朋友在等车,看到了不远处的采血车,恰好两人聊起“身边的‘英雄’”的话题,他便走上了采血车。

献血后,护士告诉他:“你是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翟清风当时并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护士解释称:“这种血型很稀有,你的血能救特殊患者的命。”

2010年翟清风遭遇车祸后,才真正体会到“熊猫血”的珍贵。脾脏出血的他躺在病床上急需输血,医院却告知他:“本地没有RH阴性血储备。”

“当时很着急,四处求助。”翟清风回忆道,最终在热心网友的接力下,为他输了800毫升救命血。

2011年康复后,他开始捐献全血,进行爱心接力。之后,在其他团队帮助下,翟清风组建了陕西稀有血型清风救援队。14年间,团队从几人发展到300余人,累计献血约700人次,献血量约20万毫升。

翻开翟清风的手机,就像打开一本“生命档案”。今年3月,宝鸡孕妇王女士因血小板过低需紧急备血,翟清风立即在团队群里发布信息,西安志愿者马红琴看到后赶往宝鸡献血。“母女平安,谢谢你们!”喜当父亲的杨先生第一时间给翟清风发来信息。

8年前,翟清风毅然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别人救过我的命,我也得做点什么。”这句朴实的话,一直是他持续奉献的动力。

与翟清风有着相似经历的汪选华,如今是陕慈协初木公益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

6月12日,记者在陕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见到汪选华时,他正躺在采血椅上捐献血小板。这已是汪选华第81次无偿献血。

46岁的汪选华在10岁那年,一场意外导致其右腿受伤。手术台上因失血过多命悬一线时,热心人的B型血为他托起了生的希望。

“长大后一定要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汪选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8年来,他累计献血17800毫升,成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姬娜 实习生 冯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