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陕西慈善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17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贡献慈善力量
——陕西慈善幸福家园融合建设运营成效显著

陕西省慈善幸福家园工程观摩推进会现场。(资料照片)

志愿者们为慈善幸福家园的老人们理发。(资料照片)

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看望慈善幸福家园的老人们。(资料照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意见》提出:“强化社会互助共济功能,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统筹协调,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的社会支持养老服务格局。”陕西省慈善协会动员社会力量创建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将幸福家园建设纳入国家普惠支持型养老服务体系,与政府投资建设的普惠型城乡养老机构融合建设运营,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从2020年10月开始,陕西省慈善协会将已开展了五年之久的“农村慈善互助会”、城市“慈善社区”创建活动与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的“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相结合,在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实施建立一个慈善工作站、募设一支慈善互助金、创办一个慈善关爱中心、践行一个慈善公约、组建一支慈善志愿服务队“五个一”为内容的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程(以下统称“工程”)。“工程”以建立一个慈善工作站,把慈善服务的根系延伸到“最后一公里”;以募集一支慈善互助金,开发乡情慈善资源,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以创办一个慈善关爱中心,关爱“一老一小”巩固脱贫成果;以践行一个慈善公约,创建“孝善之乡”和慈善超市,倡导村民“日行一善”,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以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在村、社区开展帮扶、救急救难慈善义工服务。在“五个一”创建内容中,慈善工作站是“工程”建设的组织保障,慈善互助金是“工程”实施的物质基础,慈善关爱中心是集约慈善养老服务的载体平台,践行慈善公约是慈善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慈善志愿服务队是实施慈善助老的人力资源。

此“工程”经过五年的试点、推广,目前已进入普及阶段。目前,全省已有35%的村社(区)投入创建活动。注册创建慈善幸福家园7121所;线上线下募筹村社(区)慈善互助金13.85亿元;慈善关爱中心开办老人爱心餐厅3788个,入园就餐老人40.3万人;兴办“儿童之家”2001个,关爱留守儿童49059名;村社(区)践行慈善公约兴办慈善超市,倡导居民“日行一善”做好事数以亿计,开展孝善之乡创建活动评选孝善之星、道德模范33751名;村社(区)慈善志愿者发展到35万人,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数万场次。

这一“工程”聚焦关爱空巢、孤独老人,动员社会力量建设普惠支持型慈善养老机构,成为新时代慈善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推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是迄今为止陕西省慈善募集量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受益面最广的慈善项目,被誉为新时代的“银发工程”。2023年,“工程”荣获民政部第十二届中华慈善(项目)奖。

2023年6月-8月,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带领调研组深入到5个市、12个县区,29个镇、街道的45个村、社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融合建设运营专题调研,制定出了具体的融合建设运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融合建设运营的具体路径是:

一、管理机构融合:建立慈善工作站,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慈善实施、五社联动的养老服务融合管理机制。

陕西慈善幸福家园建设,首先在创建村社(区)建立慈善工作站。工作站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监委会主任、财务负责人、乡贤代表、志愿服务队队长五人组成。村、社区党委(支部)书记任站长。慈善工作站与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机构融为一体,这就从管理体制上将慈善幸福家园的建设和运营纳入到了政府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村社自治组织统筹、慈善组织实施、五社联动的运行管理机制,既保持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慈善公益属性,也联动了村社(区)其他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养老事业。

二、筹资融合:募设慈善互助金,以乡情为纽带汇聚社会爱心,募集善款为养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在融合建设运营中,省慈善协会明确提出,融合建设运营的重点是筹措慈善互助金,募集善款为城乡养老机构助餐提供资金支持。为此,动员全省慈善会系统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公开募集资质作用,以“乡情”为纽带,广泛发动五个层面慈善捐赠:一是动员民营企业家和经济成功人士践行第三次分配,回馈家乡先富帮后富;二是动员本村、社区在外工作干部职工热爱家乡奉献爱心;三是倡导村、社(区)党员干部、乡贤志愿捐赠;四是动员乡村振兴帮扶单位干部职工为所帮村助老捐赠;五是利用互联网公益节点活动推介养老项目,动员社会各界小额大众线上捐赠。

各市县(区)慈善会按照省慈善协会的部署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慈善捐赠。例如,榆林市县(区)慈善协会充分发挥能源大市、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优势,动员民营企业家捐赠慈善幸福家园建设资金及慈善互助金8.57亿元。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南坡村“慈善幸福家园”注册创建后,从村上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陕西鸿瑞投资集团董事长王世春,为村上捐赠善款3000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幸福家园,为本村38名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食宿集中供养。

据统计,目前陕西慈善幸福家园建设所筹募的村社慈善互助金中,80%来自于爱心企业家、经济成功人士的慈善捐赠。融合建设运营后,慈善组织募集的慈善互助金帮助4560个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开灶,恢复助餐运营。

三、场地、设施融合:创办慈善关爱中心,开办爱心餐厅,完善养老服务功能,为老人提供食宿、文化娱乐、康养服务。

省慈善协会将慈善关爱中心作为集约助老慈善服务的载体平台,作为幸福家园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政府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与城乡既有养老场地、设施融合建设运营。

在场地设施建设方面:首先依托村社(区)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的场地设施创办关爱中心,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养老服务功能。对尚未开办养老机构的村、社(区),则利用小村并大村、撤乡并镇、撤点并校的公用闲置用房进行改造完善新建关爱中心。

在建设标准上,省慈善协会制定的《陕西省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程实施规范》提出了十有标准,即有餐厅、有寝室、有洗澡间、有理发室、有图书室、有棋牌室、有医疗室、有文艺活动室、有健身广场、有慈善文化长廊。在工作指导上则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

在服务内容上,按照省民政厅制定的全省养老服务统一标准,根据各村、社区慈善互助金筹措的多少和集体经济规模的大小分为三个类别实施:一类为每日24小时全天候服务,设施达到“十有”,老人们食宿在园集中供养。每日三餐,两人一个寝室,享受酒店式标准服务;二类为每日朝至晚归的8小时日间照料,入园老人每日一至两餐,提供午间休息、康养、文化娱乐服务;三类为每日4-6小时的文化娱乐、康养、强身健体服务(类似于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据统计,目前全省达到一类服务标准的村社幸福家园慈善关爱中心有284个,占创建村社总数的4%;达到二类服务标准的有3504个,占比49.2%;实施三类标准的有3333个,占比为46.8%。

四、践行慈善公约:兴办慈善超市,创建孝善之乡,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陕西省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与村社精神文明实践站工作相结合,以践行慈善公约的路径和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慈善公约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作为村民的行为规范自觉遵守。

践行慈善公约主要开展三大实践活动:一是开展“孝善之乡”创建活动,村社慈善幸福家园每年开展一次孝亲敬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孝善之星(好媳妇、大孝子、贤惠公婆)、孝善之家、道德楷模等;二是在创建村、社区兴办“慈善超市”,鼓励居民日行一善,做好事获积分,凭积分到爱心超市换取物资;三是在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按照统一标准料理村、社区居民婚丧嫁娶红白之事,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省慈善协会对三大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践行慈善公约实践活动开展四年来,各市、县区慈善会认真安排部署,抓点带面,精心组织实施。创建村、社(区)兴起了人人争当“孝善之星”,户户争创“孝善之家”的热潮。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603个村社开办了慈善超市,6579个村社开展了孝善之乡创建活动,近千个街道、乡镇举办了6910场次孝善表彰活动,表彰奖励孝善之星、孝善之家、道德模范33700余名。

五、组建慈善志愿服务队:扶孤助老、帮贫济困,救急救难,为城乡养老服务提供人力支持。

陕西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建设中,每个创建社区都注册成立了一支慈善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围绕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服务:一是扶孤助老,结对帮扶。为老人洗头、洗衣、理发、打扫卫生,为失能、半失能老人上门送餐;二是在村、社(区)帮扶,救急救难,开展村社公益服务活动;三是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进行心理疏导、心灵慰藉;四是管理运营“慈善超市”和红白理事会开展慈善义工服务;五是在县(市、区)慈善会的指导下开展慈善募集宣传动员。志愿服务队在村、社(区)慈善工作站领导下开展工作,设有队部办公室,工作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在定向结对帮扶的基础上,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公益服务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7000多支村社慈善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万多场次,35万名志愿者结对帮扶困难老人32万名。

六、创立“四个一点”筹资模式,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保障村、社(区)养老机构可持续运营。

村、社(区)养老机构办起来容易,巩固难。为了保障养老助餐可持续运营,省慈善协会在省民政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建立了“四个一点”融资机制。即:各级民政部门支持一点,慈善组织设立慈善互助金筹集一点,村、社(区)集体经济补助一点,就餐老人自费缴纳一点。如此融资机制基本保障了爱心餐厅可持续运营。据2025年5月份对全省首批融合试点的30%村、社区进行调查,57个村社养老机构四年来为2308名老人每日提供1-3餐,其运营经费总额为8762.3万元,其中各级民政部门拨付资金1077.5万元,慈善互助金开支6276万元,集体经济补贴612.3万元,老人自费缴纳796.5万元。慈善互助金在运营经费总额中占比为71.6%。

赵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