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专题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3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奋进二十载 筑梦集运新征程
陕西煤炭运销集团中能红石峡煤炭集运有限公司成立20周年纪实

红石峡公司集装站鸟瞰图。

2023年3月,走进榆阳区牛家梁镇常乐堡村敬老院开展学雷锋活动。

专2站台装卸集装箱。

专3煤棚进行装载装车。

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一条钢铁动脉穿越黄沙,将滚滚“乌金”源源不断输向祖国四方。这里是陕西煤炭运销集团中能红石峡煤炭集运有限公司(简称红石峡公司)的“战场”,也是陕北能源革命的时代见证。

2005年—2025年,二十载矢志不移奋进路,七千日砥砺前行迈征程。从人工装车的煤尘漫天到智能装车的绿色高效,从单一运输的艰难求生到多式联运的物流标杆,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应对困难中砥砺奋进,在攻坚克难中逐梦前行,公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稳步走上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挺进陕北的“桥头堡”

时光回溯至本世纪初,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西移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速推进,陕煤集团审时度势,决定在榆林布局煤炭运销网络。

2005年6月6日,由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陕煤运销集团)与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简称中能煤田)共同投资2500万元组建的红石峡公司应运而生,其中陕煤运销集团持股51%,中能煤田持股49%。这一战略举措使红石峡公司成为“陕煤运销业务挺进陕北的‘桥头堡’”,填补了集团在陕北地区铁路煤炭运输的空白。

公司成立之初便肩负重任——建设并运营红石峡铁路专用线。这条专用线正线长约5.8公里,铺轨长度达12.79公里,2006年6月27日正式投入运营,开创了榆林地区煤炭铁路规模化外运的先河。

“那时候条件是真苦啊”,一位老员工感慨道,“14间平房挤着几十号人,设备就两台装载机,全靠人工装车平煤。现在好了,自动装车、五条专用线,设备齐全多了,员工待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石峡公司的成立是陕煤集团布局陕北的关键一步。”公司现任总经理姚士民介绍,作为合资企业,红石峡公司充分发挥了股东双方优势——陕煤运销集团带来了成熟的销售网络和市场资源,中能煤田则提供了稳定的煤源保障和本地化运营经验。这种优势互补的合资模式,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红石峡公司已建成两套高效装车系统:一套是传统的站台装载系统,拥有1050米装车线、83个货位,储煤能力达18万吨;另一套是现代化快速装车系统,配备950米专用装车线,可满足大列装车需求。两套系统协同作业,使公司日装车能力突破5列大关,成为榆林地区首屈一指的铁路战略装车点,实现了从人工操作到机械化、智能化装运的历史性跨越。

从煤炭专运到综合物流

2013年至2015年,红石峡公司经历了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随着中能榆阳煤矿政策性关停,红石峡公司最困难时,月发运量断崖式下降。”这场危机让公司深刻认识到转型的紧迫性,相关负责人回忆道。

2015年,红石峡公司果断确立了向清洁物流、环保物流方向发展的转型战略,对榆林市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运输和物流产业政策环境进行了细致调研,在综合分析论证基础上,决定依托铁路专用线优势,抓住榆林市空港生态物流园规划建设的机遇,打造综合性物流园区。

2016年7月,陕煤首家、陕北最大的公铁联运集装箱物流业务在红石峡公司正式运营,公司实现了从单一煤炭运输到多品类物流服务的跨越。“现在不仅能运煤,建材、化工品、农产品都能发往全国各地。”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基地一期占地50亩,可存储3000多个集装箱,配备专用调机、正面吊、叉车等现代化设备,形成集仓储、中转、配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2018年,针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粉尘污染、噪音扰民”问题,公司投入巨资整改,先后建成环保储煤棚3座,容量达5万吨,场地四周设置6米高、1249米长的防风抑尘网,并配备多台洒水车进行抑尘作业。这些措施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也为后续业务拓展创造了条件。

同时,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生产全流程的实时管控,装车效率提升30%,安全生产无事故。2024年公司集装箱发运量达92.69万吨,占总运量的40%,利润突破500万元,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煤炭运输企业向现代化物流服务商的转型。

党建引领与人才强企

二十年是时间的标尺,是发展的刻度,更是奋进的脚步。

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文明单位、安全先进公司、模范职工之家、榆林批发零售业企业财税贡献五十强……翻开红石峡公司的荣誉册,省、市及陕煤集团40多项表彰奖励记录着公司的辉煌历程。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公司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推进管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有控股企业,红石峡公司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公司下设党群部、综合部、市场营销部、集装站、财务部、调运部六个部门,现有职工80余人,这支经验丰富的团队在公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近年来,红石峡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训提升现有员工技能,另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充实关键岗位。还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将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紧密挂钩,激发了全员创新创效活力。

在安全管理方面,红石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公司运营安全可靠。

作为陕煤集团在陕北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红石峡公司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要使命。二十年来,红石峡公司始终践行“为党旗添光彩,为企业图发展,为员工谋福利”的初心使命。无论是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还是日常的扶贫帮困工作,公司都第一时间响应。累计捐款捐物数百万元,帮扶汉阴县栋梁村等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持续开展关爱老人、自闭症儿童、志愿献血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对内,公司坚持“员工至上”理念,通过四次办公场所搬迁、“两堂一舍”升级改造,新建党员活动室、职工学习室和志愿服务理发室等举措,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让每位员工都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不仅是承诺,更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

打造综合物流新标杆

二十年来,红石峡公司在一届届领导班子的坚强引领和一线员工的辛勤耕耘下稳步前行。员工们以“装一列车保一路平安”的责任担当和“店小二”式的高品质服务,铸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站在新起点上,公司正积极顺应“双碳”战略和数字化浪潮,以持续创新擘画发展新蓝图。

绿色发展将成为红石峡公司下一步的重点方向。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在已建成的封闭式煤棚基础上,探索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应用,打造“绿色物流园区”。同时,优化运输结构,提高铁路运输比例,减少碳排放,为榆林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数智化转型是另一关键战略。红石峡公司将推动物流信息系统升级,实现货物追踪、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的智能化,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物流解决方案,增强市场竞争力。

业务多元化将继续深化。公司计划全力推动国铁物流大包业务增量,在稳定集装箱运量基础上开拓敞车业务;加强站外业务开拓,开发具有实质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加强代采代销、港口煤贸易、异地发运等煤炭贸易业务拓展力度。

“回顾二十年历程,我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转型的阵痛,也收获了成长的喜悦。”公司现任董事长陈永光表示,“面向未来,公司将坚持‘崇实尚新 共赢致远’的核心价值观,深耕陕煤‘四种经营理念’,勇于改革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从一条铁路专用线起步,到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从单一的煤炭运输,到多式联运服务体系;从年亏损边缘,到累计利税超4亿元——红石峡公司的二十年,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一曲改革创新的奋进歌,更是团队发展的壮美画卷。

陈永光 樊胤 肖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