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6日
守牢耕地红线 赋能未央发展
—— 未央区以土地要素破局书写城市转型答卷

“土地者,民之本也。”在城市化浪潮中面临耕地保护与首善区建设的双重命题时,西安市未央区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的决心,在守牢1.89万亩耕地红线的同时,以土地要素配置的 “精耕细作”,为城市转型发展撕开一道突破口。从汉长安城遗址区的 “双禁止”铁律到六村堡片区工业用地的腾笼换鸟,从重点项目的 “贴身服务”到54个房屋处遗项目首次登记的落地生根,未央区正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的交汇点上,书写着自然资源管理的未央实践。

红线之下的空间革命

当耕地保护遇上城市生长

寸土寸金总关情。当站在汉长安城遗址区的黄土层上,指尖触碰的是2200余年的历史肌理,而眼前却跃动的是现代化都市的生长脉搏。未央区在此演绎“刚柔并济”的空间哲学——左手执“双禁止”政策利剑(禁止违法用地、禁止违法建设),创新构建区、街、村、网格四级“田长制”全域监管网络,制定《未央区田长制实施方案》等四项配套制度,组织三、四级田长及巡田网格员开展巡田 APP 专项培训,实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管理。右手绘“田长制”网格蓝图(将例行督察、存量与新增违法占用耕地一并纳入考核体系),将自管区耕地面积稳定在1.84万亩,超额完成1.75万亩的保护红线任务。这种“源头管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未央治理机制,不仅让2024年国家卫片图斑违法比例定格在0.4%的标杆值,更实现闲置土地动态清零的“三年连冠”,让历史遗址的黄土与城市发展的热土,在耕地保护的红线内达成和谐共振。

要素配置的破局智慧

从 “土地财政”到 “产业引擎”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土地市场持续低迷的 2024年至今,未央区以“控制总量、精准出让,优化时序、宣传推介”的策略破局,完成土地出让15宗687亩,收取土地出让金 37.75 亿元,为区级财政注入了强劲动力。当保利地产从摘地到开盘实现 “全程无卡顿”,当粤浦科创中心(总投资 22 亿元)实现 “拿地即开工”时,土地要素正从传统开发载体向产业赋能媒介转变,蜕变为产业赋能的“金钥匙”。

作为区域发展的资源要素“总调度”,未央区在 2024 年高水平完成自管区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协调各开发区形成未央行政区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编制完成团结片区、六村堡片区等7个项目实施详细规划及5个村的单元详细规划。在重点项目保障方面,建立省市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清单,对重点项目实行“点对点”“一对一” 服务机制,完成重点项目用地报批省级批复4个批次 385.2585 亩(含西延高铁国家重点项目)、市级批复4个批次 318.582 亩、区级批复5个批次 830.2185 亩,实现“应保尽保”的资源要素供给。

针对群众关注的“保回迁”民生工程,未央区不断加快新光村、草二村等安置项目手续办理,以资源规划的高效服务回应群众期待,推动红旗铁路公园 860 亩土地整理移交,助力六村堡片区292亩工业用地土地成功供应,为“五大片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

国之大者的基层实践

在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间架桥

当“陕西省秦创原机器人产业创新聚集区”落户未央,未央区完成从“土地管理者”到“发展赋能者”的角色升级。将六村堡片区近3000亩商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为未央都市工业园提供主城区可连片开发的稀缺工业土地资源,成功引进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西北总部及产业基地,推动机器人产业纳入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让机器人产业这颗“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在未央生根。

在民生领域,未央区以“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的服务理念,将《西安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建立城市运动公园等3个市级中心避难场所和7处固定避难场所。在破解群众 “办证难”问题上,完成54个处遗项目首次登记,让数万家庭圆了“房产证”梦。群众赠送的锦旗上写道:“你们解决的不仅是房产证,更是老百姓心里的定心丸。”

此外,未央区推出“资源规划审批提速增效”改革实施方案和“标准地 + 承诺制”“预审批”等模式,全年完成3个市级重点项目和72个区级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其中工业产业园项目高效审批被原点新闻《每日聚焦》专题报道,叫响“商在未央・赢在未来”的营商品牌。2024年,未央区“高效办成一件事”省级试点成效显著,办事流程压缩72%、群众跑动次数减少47%、审批时限缩短38%,相关做法被评为全省创新实践案例并在全省推广。

铁军锻造与未来谋划

以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根基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未央区注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资源规划队伍建设机制。2024年修订完善制度3项、新建2项,调整设置5个党支部,让“提职必做事、进步先担当”成为鲜明导向。面对执法体制改革挑战,基层资源规划所化身扎根一线的“资源哨兵”,用行动诠释“忠诚、干净、担当”的铁军品格。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未央区正在以“守土有责、护土担责、用土尽责”的使命担当,在汉长安城遗址的夯土基址上守护文明根脉,在六村堡工业园的钢结构厂房里孕育新质生产力。当四级田长的脚印踏遍1.89万亩耕地,当“标准地+承诺制”的改革红利惠及每寸工业用地,当数万户家庭捧起红本房产证——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规划审批、每一回执法巡查、每度空间重构,都在书写同一个命题:耕地红线不是发展的桎梏,而是首善之区的基石;资源规划不仅是土地的治理,更是民生的承诺、历史的答卷。

此刻,未央湖畔晨曦中,田长足迹与产业园钢构相映成辉,在三秦沃土上奏响国家战略与民生福祉的乐章。这是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的未央答卷,更是献给城市发展的土地誓言。

李鹏 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