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要点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2日
工业母机 医药外贸 智能纺织
陕西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7月10日至11日,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中,汉中市、安康市的产业实践勾勒出一幅陕西高端制造与产业升级的壮美画卷。从工业母机的技术突围,到医药外贸的全球布局,再到纺织产业的智能化转型,这些项目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产业链整合为脉络,正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工业母机:西北高端制造的“硬核”突围

在汉中市南郑区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数控龙门铣床的刀盘高速旋转,精准切入厚重钢材,技术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作为西北首个高端工业母机生产基地,正以“技术突围+高效建设”双轮驱动,改写着区域装备制造业的格局。

“这条装配线从设备安装到试生产只用了3个月,现在每天都有新机床下线。”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黄永锋指着车间里忙碌的场景介绍。

作为固达数控布局全国的第四大生产基地,继广东东莞、河源、浙江温州之后,汉中基地从落地起就锚定“高效能”。项目聚焦数控双侧铣床、数控龙门铣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高端机型,达产后年产500台高端工业母机,将直接填补西北区域高端数控机床制造的空白。“我们服务的4000余家客户分布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汉中基地投产后,西北客户的交货周期能缩短30%以上。”黄永锋说。

“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核心技术卡脖子,整个装备制造业都会受制约。”黄永锋的话直指关键,项目生产的高端机床,其主轴、导轨等核心部件及控制系统均实现国产化,关键精度、稳定性等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举打破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

“汉中基地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陕西机床产业协同发展的一环。”黄永锋说,目前,项目已与宝鸡机床、秦川集团等省内龙头企业达成协同意向,未来将构建从铸件供应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我们的铣削机床填补了陕西机床品类的空白,与省内企业形成互补,就像给产业链装上了‘新齿轮’,转动效率更高了。”

汉江药业:医药外贸的“国际密码”

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完成民营股份制改制后,锚定高端特色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制剂产品三大核心业务。从甾体激素类到心脑血管药物,从抗真菌制剂到呼吸消化领域,企业构建“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产品覆盖多类疾病治疗赛道。

公司总经理助理侯建文介绍,汉江药业构建了“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四大高端化学原料药车间年产近千吨核心原料,5000万瓶/支口服液体、3亿片/支甾体激素类制剂精准对接终端需求。

侯建文说,作为中国医药外贸“先行者”,汉江药业1983年与比利时杨森共建C型甲苯咪唑车间,开创中外药企原料药合作先例。1985年,作为中方发起人参与西安杨森筹建,深度融入跨国医药生态。如今,产品覆盖超1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收入占比超90%,产品95%出口到欧美市场,居汉中出口创汇第一。更获 强生“全球卓越供应商”、雅培“最佳战略合作伙伴”认证,成为全球医药产业链“关键拼图”。

创新与绿色发展双轮驱动。企业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持续输出科研成果,同时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殊荣。这种“科技+外贸”模式,不仅诠释了“陕西制造”的全球竞争力,更成为西部医药产业开放发展的典范。

汉阴纺织:一根纱线的“产业革命”

“PBT高弹丝作为新一代合成纤维,广泛应用于服装、泳装等领域,而包芯纱线更是高端纺织的关键原料。”在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的智能化高端纱线纺织产业园内,安康裕丰华纤维有限公司与安康智港华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华,指着飞速缠绕的丝线介绍。这个总投资6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不仅以“数字孪生+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填补了陕西包芯纱线生产的行业空白,更串联起“化工原料—纺织材料—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

“项目打造10万锭智能化纱线生产线、7条PBT高弹丝加弹生产线及1条POY原丝生产线,核心技术打破陕西行业空白。”孙华说,“我们通过技术攻关,结束了陕西对这类产品的外部依赖,智能化生产让产品质量达行业领先。”

在孙华看来,项目的价值远不止于生产,“我们不是孤立的生产点,而是产业链的枢纽。”通过招引POY原丝、PBT高弹丝等上下游配套企业,这里正形成以陕西永丰特种纱线有限公司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串联起“化工原料—纺织材料—终端产品”的完整链条。

从传统纺织到高端智能化转型,汉阴正借该项目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完善了陕西省纱线纺织产业链条,有效衔接安康现有纺织服装产业,推动汉阴从纺织原料供应地向高端制造基地转变,让陕南纺织产业从分散加工向集群化、高端化转型,竞争力显著提升。

文/图 本报记者 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