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活动现场。
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近日,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小小营造家·古建筑营造技艺八大作”暑期研学活动火热开启,吸引了众多古建筑爱好者、学生及市民热情参与,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建筑智慧的魅力。
活动中,专业讲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参与者探秘“八大作”(土作、石作、搭材作、木作、瓦作、油作、彩画作、裱糊作)这一涵盖古建筑从基础营建到装饰落成的完整技艺体系。从稳固的地基处理到精妙的木材构架,从严密的屋面铺设到华美的装饰艺术,每一项“作”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与精湛技艺,是中华建筑文明的瑰宝。
在“木作”体验区,参与者们在讲师指导下动手制作榫卯结构,细心切割、打磨、拼合,当一块块木头凭借精巧的榫卯咬合便牢固连接时,现场赞叹声此起彼伏。“以前只在书上看过,亲手做出来才真觉得神奇!不用一根钉子就能这么牢固,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了!”一位学生兴奋地分享道。在“彩画作”课堂上,参与者们跟随讲师调色、勾勒、上色,学习绘制传统的古建筑彩画图案。这不仅是对技艺的学习,更是一次对古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的深度解读。“原来彩画不只是为了好看,而且每一笔都藏着故事和寓意,这次体验让我对古建筑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位古建筑爱好者慨叹道。
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之外,活动还安排了实地参观环节。参与者们走进钟楼、鼓楼,近距离观察“八大作”技艺在这些标志性古建筑中的实际应用与精妙体现,亲身感受其历经风雨的独特魅力和不朽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八大作’研学体验,吸引广大青少年参与进来,让深藏在古建筑中的营造技艺‘活’起来,变得可触可感。”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业务部负责人张清三表示,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守护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