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4日
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街道:
“三把钥匙”解锁“三无”小区治理困局

“581院落服务合作社”工作人员在小区内与居民召开“板凳会”,商议小区事务。杨朵 摄

曾经,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街道的77个“三无”小区(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因管理缺位、服务低效、纠纷频发,是居民的心病、干部的难题。如今,这些小区悄然蜕变,邻里互助笑声多了,账目公示清晰可见,楼道整洁设施齐备。这背后,是“581院落服务合作社”(“581”谐音“我帮你”)的创新探索。他们以“三把钥匙”为路径,破解了老旧小区治理的“千千结”,也解开了居民心中的“疙瘩”。

第一把钥匙:“兜底直管”

——无人接手时 合作社挺身而出 

渭工路63号院曾是典型的“老大难”,乱停车、电瓶频频失窃、小广告遍布,夜间照明也成问题。收费难、责任重、事务杂,物业公司都不敢接手。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581院落服务合作社”带着方案进驻。他们并非急于收费,而是从细致摸排开始,党员、楼栋长带头入户登记信息、收集诉求。根据居民呼声比较集中的划定车位、安装门禁、加强夜间管理几个问题,合作社建立了“住户一户一档信息卡”,迅速安装公共视频、电子门锁,并建立了住户微信群及12小时热线服务,形成了高效的“邻里议事厅”。不到半年,63号院焕然一新,安全感提升、环境改善、邻里沟通顺畅。更令人惊喜的是,部分曾经抵触缴费的居民,如今主动按时缴纳服务费。

第二把钥匙:“入社协管”

——力量不足时 携手共同治理

新宝路39号院的自治小组以70岁以上老人为主,面对年轻居民的矛盾调解常感力不从心。合作社没有取而代之,而是创新“入社协管”机制,将这些热心老邻居“请进来”。他们参加合作社组织的调解技巧培训,并配备年轻社工协同工作。合作社还牵头组建“物业联盟”,将辖区内20家物业公司从“竞争对手”转变为“互助伙伴”。联盟定期举办交流会与文化活动,分享处理邻里纠纷、优化垃圾分类等经验,营造“比服务温度,而非拼价格高低”的氛围。

第三把钥匙:“财务托管”

——账目存疑时 阳光公开透明

广元路19号院曾因维修费用去向不明,导致居民质疑自治小组“乱花钱”,争吵不断。“581院落服务合作社”进驻后,首要任务是理清账目,专业人员逐笔核对历史账务,并引入“财务托管”机制。小区设立独立银行共管账户,收支明细实时公开,业主可随时查询监督,真正实现“账本晒在阳光下”。曾经对缴费漠不关心的居民,如今主动提议添置健身器材、修补绿化。今年7月,在街道支持下,合作社试点升级“信托制物业”管理,物业费统一进入监管账户,所有支出实时记录,由居民和信托机构双向监管,成功化解了长期存在的收费难题。

小区治理并不是“孤军奋战”。经二路街道积极争取政府资金1.2亿元,并带动居民自筹、吸纳社会捐助60余万元,为“三把钥匙”模式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581院落服务合作社”广泛发动34名“社区达人”、136名“新渭骑士”参与志愿服务,帮老人修水管、为单亲家庭送餐、为行动不便者清理杂物,用实际行动温暖邻里。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进千家门、认千家人”,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换取信任。治理模式从“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党员带头群众一起干”。

这“三把钥匙”,不仅打开了小区规范管理的大门,更敲开了邻里之间紧闭的心门。如今的经二路街道,“581院落服务合作社”已从创新试点成长为破解“三无”小区治理难题的中坚力量。那些曾经“小、散、乱”的院落,正蜕变为“整洁、有序、宜居”的生活空间,成为居民安心的港湾。

左婷 陈爽 李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