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游泳馆和水上乐园以及配有游泳场所的酒店发现,部分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在一些游泳馆,用于救援的游泳圈老化、破损,且仅有一种规格,如果儿童使用会存在脱落风险。部分儿童在游泳时动作幅度过大,导致游泳圈翻转,存在溺水风险。此外,泳池排水口吸附、水滑梯冲力过大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7月24日,在恒大都市广场博恒体育游泳健身店,孩子们在教练清晰的口令声中迅速集合,有序步入泳池。四个标准泳道分隔出练习空间,水深从1.2米过渡到1.8米。泳池配备了三个救生椅,但只有一名救生员值守。
场馆的一名教练向记者表示:“所有救生员均持有国家颁发的救生员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方面,严格控制师生比例,每位教练仅负责4到6名学员,这使得安全看护更周全。”
随后,记者又来到未央区零距离健身(三桥店)游泳馆,泳池被明确划分为两大区域:一侧水深仅0.75米,专为学龄前及低龄儿童设计,确保他们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亲近水域。另一侧水深则从1.2米逐渐加深至1.8米,底部采用平缓斜坡设计,便于学员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水域。
一名救生员身着专业救生装备,端坐在深水区岸边特设的高脚救生椅上,居高临下的位置使其视野毫无遮挡。工作人员党先生指着墙上悬挂并公示的救生员资质证书复印件说:“资质公开,持证上岗,这是专业性的基础保障。浅水区不仅水深符合安全标准,教练密度也高,家长相对更放心。”
7月25日,记者在常宁宫斯波特游泳馆看到,这里配备了多个不同类型的游泳池,并在每个泳池边都安排了身穿醒目服装的安全员。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游泳馆存在救生员配备不足、监管不力的情况。有的游泳馆内,儿童私自换泳道、进深水区,甚至在无家长陪同下进入泳池,救生员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
“进入专业泳池的市民需要先在安全员监督下完成全程测试,确保具备足够游泳能力后才能自由进入。”斯波特游泳馆教练孙尚志提醒,会游泳并不等于会救人,大多数会游泳的人没有接受过救人训练,盲目下水救人可能会给自己和溺水者带来更大危险。
孙尚志称,遇到有人溺水时,应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大声呼叫救生员或拨打报警、急救电话,同时寻找救生圈、木板、竹竿等物品抛向溺水者进行救援,切勿手拉手施救。遇到溺水情况时,应尽量保持镇定,避免恐慌挣扎消耗体力。采取深吸浅呼的呼吸方式,头部后仰确保口鼻露出水面;放松肢体,利用漂浮物增加浮力,并大声呼救。
文/视频 本报记者 葛兰 实习生 李泽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