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毅伟)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近日,陕西省疾控局邀请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纪泛扑围绕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纪泛扑说,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被称为“沉默的器官”,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发现时往往已经进展到严重阶段。因此,加强肝病的预防意识和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戊型(HEV)五种类型。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具有较高的慢性化风险,是全球范围内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如何科学预防肝病?一是接种疫苗。甲肝疫苗:适用于儿童、餐饮业从业者、旅行者等高风险人群。乙肝疫苗: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出生24小时内接种能大幅降低母婴传播风险。成人如果尚未感染或者保护性抗体滴度较低,建议尽快接种或加强乙肝疫苗。戊肝疫苗:我国已有戊肝疫苗上市,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不全等高危人群可考虑接种。
二是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用水。饮用安全水源,避免进食生食或不洁食物(如未熟海鲜、烧烤等),防止HAV和HEV感染。不喝生水,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场所。出行至流行地区前,可咨询医生是否需预防接种。
三是规范医疗行为,避免血液传播。接受输血、注射、牙科治疗、美容、纹身等操作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的器械。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另外,加强孕产期管理。对HBV感染的孕妇,应在孕期评估病毒载量,必要时接受抗病毒治疗进行母婴传播阻断。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构建有效的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