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单成功,收到上号器链接和解锁码。
暑假过半,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各游戏企业升级管理工具,为家长提供“硬核”监管手段,严格执行27小时暑期游戏时长规定;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社交群里的“成年账号”租赁信息,让未成年人只需付费就能绕过防沉迷限制,既让家长陷入监管困境,也引发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担忧。
管理工具助家长“硬核”监管
暑假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监管再升级,除了腾讯、网易等大厂严格执行整个暑期27小时游戏时长规定外,如何防范孩子冒用家长账号成了新焦点。对此,两家企业均推出针对性管理工具,为家长提供“硬核”监管手段。
“腾讯成长守护”服务号的“防沉迷”工具页,支持家长绑定自身及孩子的游戏账号,实时查看游戏时长,并可远程进行“时间管理”“消费管理”,甚至“一键禁玩”。若孩子需使用家长手机玩游戏,家长可提前设置单次15分钟至2小时的限时权限,避免超时沉迷。
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证注册账号的情况,系统推出“人脸识别强管控”功能。该功能开启后,孩子若在周五至周日及法定节假日20时至21时以外的时间登录,会被强制要求人脸识别,无法通过验证则无法进入游戏,从技术上堵住“钻空子”的可能。
网易的“未成年人守护平台”同样实用,家长通过同名微信服务号绑定孩子账号后,可直接管理游戏时间与消费。即便不知道孩子账号,输入其手机号并接收验证码,即可查询该号码注册的所有游戏账号,实现“精准监管”。
租号让防沉迷规定成摆设
租号能绕开防沉迷系统,让不少家长担忧。家住西安市莲湖区的张采涵就被儿子的“秘密”搅得心力交瘁。“7月29日下午3点进房间学习,我下午5点敲门送水果,门缝里瞟见他对着手机笑得一脸痴迷,屏幕上哪是什么习题,分明是打了一下午的游戏。”8月1日,张采涵对记者说。在她的追问下,14岁的儿子支支吾吾地坦白,花32元从网上租了个“满皮肤账号”,不仅能绕过人脸识别,还能从下午玩到深夜。
“日前,腾讯、网易等游戏大厂为未成年人划定了总计27小时的游戏时间,可租号让这些规定成了摆设。”家住南稍门的周承烁无奈地说,有天他半夜起来喝水,发现孩子躲在被窝里打游戏,手机屏幕亮度调得极低,电量都快耗尽了。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采访中多位家长反映,孩子通过租号摆脱防沉迷限制后,学习状态明显下滑,不仅作业拖延,还出现熬夜、精神萎靡等问题。有家长发现,孩子甚至会和同学“拼单”租号,分摊费用以延长游戏时间。“防沉迷系统像道门锁,可租号就像配了把万能钥匙,孩子轻松就能打开,我们根本防不住。”一位家长的话道出了诸多家庭的忧虑。
8月1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游戏账号出租”,大量商品链接扑面而来。一店铺客服直言:“所有账号均已成年认证,无需人脸识别,支持全天登录。”
记者选择一款“王者荣耀租号套餐”并支付26元后,商家迅速发来账号密码和详细登录教程。记者按照商家的“教程”果然顺利登录,系统既未要求人脸识别,也未弹出时长限制提醒。
更隐蔽的交易藏在社交平台。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关键词,大量笔记以“测评”“体验”为幌子,实则引导用户添加微信客服。
向未成年人租号属违法行为
陕西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东晨明确表示,将游戏账号租给未成年人属违法行为,将面临行政处罚。
租号给未成年人,会直接导致防沉迷规定失效,助长沉迷。若存在大量租号行为,涉嫌非法营业,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非法经营罪,承担刑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出租者不能以“不知道承租人是未成年人”为由抗辩。刘东晨强调,出租时必须履行辨别承租人身份的法定义务,未履行义务即需承担法律后果。
西安东郊一高校赵老师表示,对家长而言,防范需“技术+沟通”双管齐下,可在孩子常用设备上安装家长监护软件,实时查看应用使用时长;更关键的是“疏堵结合”,与其强硬禁止,不如约定每周游戏时间,陪孩子了解游戏内容,引导他们认识过度沉迷的危害,用理解与规则筑牢防线。
文/图 本报记者 陶颖 实习生 李果 李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