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4日
夏日冰杯有了新玩法

面对持续高温,冰杯由去年“小有名气”一跃成为今夏“顶流”。在便利店、超市的冷柜里,售价3.5元至4元的冰杯占据着显眼位置。记者8月2日在西安街头采访时发现,今年的冰杯又有了新玩法。

便利店推出各种“冰杯+”

当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长丰园小区的一家连锁便利店内。220克装的食用冰杯标价4元,货架上还陈列着杨梅、咸柠檬等口味的水果冰杯,售价为6元。

店员向记者透露,入夏后冰杯销量一路飙升,“每天能卖出50多杯,很多顾客买了就在现场DIY饮品。”

与以往DIY饮料不同,今年便利店中又多了“微醺”的选择——只需一瓶小容量的洋酒(大多选用伏特加),搭配一瓶果味饮料、茶饮或是碳酸饮料,将它们一起倒入冰杯,简单几步,一杯自制“小甜酒”便新鲜出炉。

为此,便利店甚至推出了DIY调酒套装,即商家预先配好调制酒饮所需的产品,一并打包出售,并提供“搭配指南”供顾客参考。

居住在长丰园小区2号楼的王恩龙给记者算了笔账,在酒吧喝一杯鸡尾酒,价格在50元至100元不等,而在便利店,搭配几元钱的饮料和冰杯,一二十元就能自制一杯。

在另一家便利店内,记者看到,收银台旁显眼位置摆放着微醺联名套装,包含一瓶伏特加或威士忌、一瓶拿铁、一个冰杯,售价29.9元。

店员介绍,这种套餐是品牌方根据热门搭配组合的,比单独购买更划算,深受年轻人欢迎,外卖订单也不少。

除了“情绪价值”还有社交属性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网友关于“冰杯”的讨论已超2万条。

“95后”杨爽是个十足的冰杯爱好者,她最近刚发布了一条“冰杯+酸梅汤”的陕式喝法教程。先往冰杯里倒入冰镇酸梅汤,看着气泡在冰块周围滋滋冒起,再点缀两颗话梅,这条笔记已经吸引上千点赞。“这是我从小喝到大的味道,加了冰杯之后更清爽,没想到能引起这么多共鸣。”杨爽表示。

在社交平台上,花样百出的“冰杯配方”正疯狂吸引年轻人。“冰杯+维他柠檬茶”“冰杯+椰汁+厚奶盖”“冰杯+威士忌+薄荷叶”……

“00后”林思羽最近迷上了用冰杯调配各种饮品,“昨天试了用咸柠檬冰杯泡乌龙茶,今天打算挑战冰杯+气泡酒,每次成功调出好喝的饮品,都要拍张照发朋友圈,朋友们会评论求教程,这种被认可的感觉特别好。”

线上线下齐火 冰杯成市场新焦点

冰杯的热销不仅体现在线下门店,线上平台同样火爆。《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品类连续两年消费增长超300%。

市场上的冰杯,与家庭自制冰块有啥区别?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进行了对比——冰杯的冰块晶莹透亮,几乎无气泡,放入饮品后融化速度明显慢于自制冰块。这得益于特殊的生产技术。通俗来说,就是先将自来水净化干净,去除杂质,然后让水在缓慢流动的过程中逐层冻结。这样形成的冰块结构更紧实,硬度高,所以融化速度慢。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工艺让冰杯在30分钟内的融化量比自制冰块减少约40%,更适合搭配饮品饮用。

2025年,农夫山泉、伊利、蒙牛、元气森林等品牌陆续入局,抢占此前主要由便利店主导的冰杯市场。

冰杯的热销,折射出多维度的消费心理:一方面,高温天气下,消费者对“即时清凉”的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冰杯的DIY属性和比例随机性,带来了操作的参与感与饮用的趣味性;同时,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让“晒配方”“秀搭配”成为流量与社交的双重驱动,吸引更多人加入冰杯消费,成为潮流。

《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预测,2026年冰品冰饮即时零售规模有望突破630亿元,冰杯作为核心品类之一,增长潜力巨大,一场围绕“小小冰块”的产业竞逐正在上演。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史婉婷 何文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