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看视频

闲置空地改造成了儿童游乐场。
“过去这地方就是一块空地,现在铺了草坪、装了滑梯,娃们下楼就有地方玩。”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街道华清学府城社区居民田女士指着小区的儿童游乐场说,这处场所满足了许多居民的遛娃需求。
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华清学府城社区依靠“居民议事会”,通过“入户问需—议事协商—落地见效”的闭环治理模式,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推动小区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的蜕变。
闲置空地变游乐场 遛娃有了好去处
8月8日上午,华清学府城社区64号楼下的儿童游乐场一片欢声笑语,几个小朋友在此尽情玩耍,他们有的在环保草坪上爬来爬去,有的摇摇晃晃地攀上滑梯台阶,顺着滑梯“嗖”地滑下来。不远处,家长们坐在凳子上,一边看着孩子们玩耍,一边悠闲地聊着天。
在一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闲置空地,水泥的路面上除了偶尔有一些居民在这里打打羽毛球,便再无其他用处。不少居民向社区反映,希望能将这一块场地利用起来,给孩子们一处可以玩耍的地方。如今,这里铺设了环保草坪,安装了滑梯等游乐设施,还新增彩虹跑道,成了不少家长带孩子的每日打卡地。
“我就在这附近的楼上住,下楼走几步就到了,现在每天在院子遛娃都在这儿。”居民田女士说,以前不知道带小孩在哪儿玩,居民向社区反映了之后,社区与物业沟通,接着组织业主一起开会协商,征得大家同意后,很快就在这里建好了儿童游乐场。
听居民需求 解决电动车停放难题
小区的改造还不仅于此,前不久新建的停车棚解决了不少人电动车乱停乱放、无处充电的问题,不仅消除了一些人“飞线”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让小区环境看起来更加整洁。
记者在小区看到,不少住宅楼下的空地,一处处钢结构建筑下,一排排电动车沿着地上的分隔线依次排开,车头统一朝里摆放,整齐排列。不一会儿,一位居民推着电动车走进来,接着拿出手机扫码、插电、锁车、离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小区居民对记者说:“以前小区各个楼下都有简易车棚,但一来位置不够,二来不能充电,所以有些业主要么把电动车停到楼下,从家里拉线充电,要么就干脆把电池带回去充电,有的甚至直接推着电动车坐电梯回家……”一些居民告诉记者,为了大家停放电动车的事,社区、物业、业主一起通过“居民议事会”商议了几次。
居民魏女士介绍,如今停车棚就在楼下不远处,而且还配备了灭火装置和摄像头,充电既方便又安全。以前的那些简易车棚拆了,物业将土地平整之后又铺设了草坪。如今,走出单元门,眼前不再是一辆辆乱停的电动车,而是一块块清爽的绿地,整个人心情都舒畅了许多。
入户了解群众所需 议事推动落地见效
“入户问需”是华清学府城社区“居民议事会”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一环。华清学府城社区副主任武莹介绍,社区每日组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敲门入户,听取居民对社区治理的诉求和建议,然后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接着通过“居民议事会”进行“议事协商”,特别是居民反映的高频问题,请负责部门逐一认领,进一步调研,针对性解决,尽快实现“落地见效”。
例如针对居民反映的充电难、停车乱的问题,社区邀请居民代表、物业、民警、消防等部门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首先明确“楼道不停车、电池不入户”的安全红线。在此基础上,居民代表各抒己见,结合社区具体情况,商议出具体解决方案。最终利用小区边角空地、绿化带改造区,建成防雨停车棚40处,增设充电插孔1560个。
未来,华清学府城社区将重点构建“动态收集—快速响应—持续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让每一位居民切实感受到生活环境的改善与质量提升,在点滴变化中收获幸福感与获得感。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