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观“民间藏品集萃展”。
8月12日9时,西安市档案馆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民间藏品集萃展”开展,展品共计12框,192张贴片,1000余枚(件)。火花、票据等展品,以独特的视角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邮品里的抗战史诗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邮品展区。353枚来自多个国家的邮票、纪念封,串联起抗战的重要节点。
一枚珍贵的纪念邮戳上,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头像格外醒目,他在延安的窑洞里,带病创作《黄河大合唱》。1972年发行的一张邮票上,红日初升,年轻的士兵们眼神坚毅,合唱着这首经典曲目。白色的和平鸽口衔橄榄枝,这枚发行于2015年的邮票,将战争与和平的时空对话浓缩于方寸。
“这些邮票是历史的见证。”全国火花收藏家协会西安活动中心主任刘诗斌指着展板介绍道。
火花中的抗战故事
在“历史不能忘记”火花展区前,观众纷纷俯身细看,倾听刘诗斌的讲解。火花,既是火柴盒上的商标,也是贴画。
“大家注意这一枚,上面有飞机的图案。最初,我国民航成立后,为了鼓励人们坐飞机而发行这枚主题火花。后来,民用飞机投入战争使用,帮助军队运输物资和兵力。”刘诗斌介绍道,这枚1938年中国航空公司用于抗战物资运输发行的书式火柴,非常珍贵。
不远处陈列的是一枚“报国火柴”的火花。“1942年至1945年,西安火柴厂生产了600多万盒火柴支援前线,小小火柴,在当时也是抗战的重要物资。”刘诗斌说。
展板下方,一组纪念英雄和革命圣地的火花,在火柴盒上定格成永恒。讲解结束,许多游客仍在火花展区前观赏,久久不曾离去。
生活里的抗战记忆
在“正义必胜”综合展区,粮票、钱币等110余件藏品,展现了抗战时期的百姓生活。
“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房捐收据”,引得观众驻足。“这些收据不仅是历史凭证,更是‘八办’在西安活动的珍贵见证。” 收藏专家赵建国说。
市民李先生边看边说:“这些粮票、火花,让我们触摸到了历史,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本次展览由西安市档案馆主办,全国花协西安活动中心协办。从8月12日起持续至8月15日,每日9:00-17:00免费开放。刘诗斌、邹明芳和赵建国3位收藏专家全程为观众解读展品背后的故事。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藏品,让历史鲜活起来,激发更多人的爱国情怀。”邹明芳在一旁补充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姬娜 实习生 廖子萱 程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