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9时50分,满载着55个集装箱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西安)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穿越哈萨克斯坦全境,跨里海,开往阿塞拜疆巴库,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自2013年开行首列以来累计开行突破3万列,开行总量超过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的四分之一。西安也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3万列的城市。
“这趟班列是中国能建西北院首次通过中欧班列将光伏组件运往阿塞拜疆巴库,未来将有共计4500个集装箱,100个专列从西安发往阿塞拜疆巴库。中欧班列(西安)为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出海搭建了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与海运相比,运输时效由原来的约2个月压缩至最快 11 天左右,同时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定制化、门到门的物流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国际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欧阳册飞介绍说,中国能建西北院总承包建设的阿塞拜疆比拉和班卡1GW 光伏项目,是中资企业在中亚和里海地区落地实施的最大新能源项目,也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携手西安国际港集团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项目落地实施以后,每年可以为当地提供15亿度的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110万吨,对于阿塞拜疆发展绿色能源、改善电力供应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能建的光伏组件快速运抵阿塞拜疆巴库,得益于西安积极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携手跨里海成员单位持续推进降成本、提效率。如今,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越开越密,时效由15—23天缩短至11天左右,基本实现“天天班”。截至2025年7月底,跨里海班列累计开行402列,开行量稳步增长。
筑梦丝路、联通桥梁,中欧班列(西安)持续提升时效,跑出“加速度”。自2013年11月28日首发,到2021年8月11日,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1万列,到2023年9月28日,累计开行突破2万列; 到2025年8月13日,累计开行突破3万列;如果以“1万列”为一个计算量级,第1个、第2个、第3个1万列分别用时93个月、26个月、24个月,中欧班列(西安)越开越好、越跑越快。
“我们持续优化班列运输组织方案,畅通联动协调机制,实时共享到发、装卸、转运等时效信息,提前统筹做好车辆、线路、人员准备,在不断提升运输组织效率的基础上,保障中欧班列(西安)的高效组织。”西安铁路局西安国际港站副站长杜虎说:“现在,每80分钟就有一趟班列进出港,日开行频次达16.9列。”
中欧班列(西安)开行以来,班列运行干线由开行之初的1条增加到现在的18条,覆盖欧亚大陆全境;“+西欧”集结线路拓展到26条,覆盖国内主要货源地;西安港与青岛、宁波等沿海港口合作开通6条铁海联运班列,内陆集结、陆海联动、全球分拨的现代物流体系加速形成。
“我们依托中欧班列,以物流带贸易,以贸易促产业,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突破3万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建成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实现了‘枢纽对枢纽’的通道升级。”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乐说。
据了解,依托中欧班列(西安),西安浐灞国际港持续深化港产港贸融合发展。目前园区已聚集大宗批发、跨境电商企业4000余家,带动大宗商品贸易额突破3000亿元。大力发展临港制造产业,引入中国康佳、德国克诺尔等产业龙头,区域500强及子公司达到98家,打造产贸聚集协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 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