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来了,当学生们面对新老师要如何适应呢?近日,记者连续走访发现,面对教师变动,孩子与家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心态,孩子们多以“交朋友”的纯粹视角接纳变化,家长却担心换老师影响孩子学习、产生沟通障碍。
孩子对新老师充满期待
8月25日上午9时,西安市雁塔区某初中门口,初一学生林一诺挽着妈妈王女士的胳膊,踮脚往校园里望。“不知道新班主任是男是女,严厉不严厉,你紧张不?”王女士忍不住问。林一诺则开心地说:“我觉得新老师,就像上次认识钢琴班的小雅老师一样,多聊几次就熟了。”
8月24日晚,家住西安南郊的李女士说,自己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得知语文老师要更换时,躲在被窝里偷偷哭了半小时,但第二天又会满怀期待地问我:“不知道新老师喜欢画画吗?以前张老师总在作业本上给我留言,我们的对话方式不知道能不能延续。”
这种“感性”的状态,在孩子中并不少见。在南郊一家暑期托管班,记者遇到了秋季开学就升三年级的王乐乐。“我们班主任生了小宝宝,暑假前就知道要分别的消息。”王乐乐说,换班主任也没什么紧张的,只要认真学习,听老师安排,一样能愉快相处。
家长担心影响学习节奏
与孩子不同,家长群里关于“换老师”的讨论常带着担忧。8月26日,西安东郊一中学家长群里,一条“初二要换数学老师”的消息引发数十条回复。“孩子刚适应老师的教学节奏,又要重新调整,万一跟不上怎么办?”家长周女士的发言得到不少人附和。
周女士的儿子目前读初三。“初二换了数学老师后,孩子说新老师讲题太快,跟不上思路。”她回忆,当时自己多次找老师沟通,“那段时间孩子数学成绩从90多分掉到70分,还跟我说‘不想上数学课了’,换老师这事,我只要听到还是会紧张。”周女士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中小学生家长,7位家长表示“不希望升学时换老师”,除非是小升初换学校,其中2位有过“换老师后孩子成绩下滑”的经历,还有一位家长表示“无所谓”。“不是不信任新老师,就是怕适应期影响学习节奏。”家长赵先生说,希望在换老师之前,有个过渡,比如让新老师在入职前一两个月穿插着上几次课,不仅让老师提前了解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也让孩子提前适应老师的节奏,心里能踏实点。
适应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西安爱之初心理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琳琳指出,家长和孩子不同感受的反差背后,藏着孩子与成人不同的心理特质。从认知模式看,孩子的“当下导向”让他们更少产生预设焦虑。家长习惯用过往经验推导:若孩子曾不适应某位老师,就易担心新老师重蹈覆辙;还会过度联想,把“不适应新老师”和“成绩下滑”“校园生活受挫”绑定。而孩子对新老师的认知是“空白起点”,他们更关注当下互动——新老师是否会笑、讲课有没有趣、会不会带他们做游戏,不会提前用“负面滤镜”设想。
从社交本能讲,孩子对“陌生关系”的接纳更纯粹。家长的社交带着“功能性考量”,看待新老师时会不自觉代入“教育者是否合格”的评判视角。但孩子的社交核心是“情感联结”,他们判断“能否和新老师成为朋友”的标准很简单:对方是否友善、能否回应自己的需求。这种不带功利的社交态度,让他们更易主动靠近新老师,快速建立信任。
此外,孩子的“弹性心理”比成人更强。他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其实远超家长想象:即便最初对新老师有点陌生,也能通过课堂互动、课后交流逐渐调整状态。
“说到底,家长不妨学学孩子的豁达,少些预设担忧,多给孩子空间去自主建立与新老师的关系。毕竟,孩子面对新环境的坦然,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董琳琳说。
本报记者 葛兰 实习生 王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