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市井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七夕送玫瑰花馍 好看还能吃

扫码看视频

主理人刘女士制作的玫瑰花馍。

七夕将至,西安一款“能吃的非遗玫瑰”悄然走红——由传统花馍技艺打造的玫瑰礼盒,凭借高颜值、好寓意、可食用的三重优势,成为年轻人节日送礼的新宠,让非遗手艺在浪漫氛围中焕发新生。

8月26日中午,西安凤城九路的“繁花花馍店”里香气萦绕,主理人刘女士正忙着包装一束粉红色的“玫瑰花”。“这是顾客昨天订的,要给女朋友庆生,也当七夕礼物。”她边说边轻轻调整“花瓣”。这些看似娇艳的花朵,花瓣层层叠叠,色泽柔和,实际上是用面粉和胡萝卜、紫薯榨取的果蔬汁塑形、蒸制、烘焙而成。

刘女士原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几年前在一次活动中偶然接触到花馍技艺,被面团在师傅手中瞬间“变形”的过程吸引,从此决定转行。她拜师学艺,从揉面、发面练起,常常在工作室一练就是半夜。起初只是开网店接单,主要做寿桃等传统造型,凭借精细做工和健康原料逐渐积累口碑。三个月前,她在西安北郊开出第一家门店,迄今已接到上千个订单。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她开始尝试创新。除了传统样式,她将玫瑰、郁金香等花卉形态搬到案板上,还设计了多款卡通造型,深受年轻人喜爱。玫瑰花馍在七夕前热销,卡通花馍成了孩子们的生日礼物,而且还有毕业季的定制款向日葵花馍。刘女士说:“年轻人喜欢新鲜感,把非遗和创意结合起来,才能走得更远。”

临近七夕,店里订单量翻了近一倍。刘女士和员工每天忙到深夜。“很多年轻人觉得送真花几天就谢了,送花馍既能看又能吃,还带着非遗手艺的心意,更有纪念意义。”顾客小张今年第一次选择玫瑰花馍,“女朋友收到很惊喜,发朋友圈后很多人询问在哪里买的。”

如今,花馍已成了文化传播的媒介。刘女士常受邀到社区、高校开设体验课,甚至吸引了不少留学生。“他们亲手做出成品后特别兴奋,都说没想到中国面点这么神奇。”刘女士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非遗花馍。

在店内展示柜里,一束束“花卉”整齐排列:粉色玫瑰花馍几乎能以假乱真。网友们在社交平台留言:“这样的七夕礼物比真花更有生命力——能吃的是美味,留在心里的是真情,传递下去的是文化。”

文/图/视频 本报记者 朱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