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生活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开学季来临 警惕文具“攀比风”

“同学的书包挂着全套动漫徽章,自动铅笔要128元一支,我的文具太普通了……”开学前夕,西安市民张女士的女儿返校回家后,带着委屈的语气提出了“换文具”的要求。随着开学季到来,类似的场景在不少家庭上演。如今,文具因IP联名、“黑科技”功能等标签身价倍增,甚至引发学生间的攀比。

“你看这个‘痛包’,表面镶嵌的动漫徽章单卖就要几十元,全套下来近千元,还得自己手工固定。”在西安南郊某文具店内,店员指着货架上一款二次元主题书包介绍。记者注意到,该店货架上,印着热门动漫角色的笔记本售价49元,是普通款的3倍。带蓝牙打印功能的笔盒标价399元,仍有不少学生驻足询问。

为何普通文具能卖出高价?在西安东郊一批发市场,文具批发经营者刘师傅说,带热门IP的文具成本比普通款高,售价也能翻两三倍。“家长觉得不值,但孩子都特别认IP,愿意为‘喜欢’买单。”他说,除了IP加持,“功能性”也成高价卖点。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看到,一款号称“监测坐姿、提醒握笔”的智能铅笔售价299元,宣称内置传感器可震动提醒。但家长尤女士表示,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写字特别难看,就跟风买了高价功能铅笔,但是不到一个月就闲置了。“孩子觉得操作麻烦,还不如普通文具顺手。”尤女士说,现在孩子上三年级了,智能文具再也没有进入孩子书包。

西安一小学老师韩飞说,这类文具功能看似实用,实则很多功能手机APP也能实现,家长盲目跟风,反而容易让孩子分心。

“文具的本质是学习工具,过分追求价格和款式,容易让孩子形成攀比心理,反而影响学习。”西安黄河实验小学副校长侯心萍认为,家长在给孩子买文具时,应坚持“实用为主、适度消费”的原则。

侯心萍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文具购买清单”,明确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可选项。对于那些沉迷于高价文具的孩子,侯心萍认为,家长和老师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纪录片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真正的自信来源于自我的成长,而不是外在的物品。”

本报记者 葛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