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高新区实验初中七年级(7)班 刘致远
在我的家乡,孩子们的暑假是从玉米地里开始的。
天刚亮,奶奶已经拎着锄头在院里喊:“这会儿趁太阳还没升高,赶紧把地里的草拔了!”我打着哈欠,不情愿地跟在奶奶身后,向东坡的玉米地走去。
玉米叶子如刀一般,一不小心胳膊上便是一道一道红印子,汗一浸让人疼得钻心。奶奶在前头锄草,腰弯成一张弓似的,后脖颈晒得黝黑,汗珠子顺着脖子往下流。
“奶,歇会儿吧?”
“歇啥,草又不歇!”
干活时奶奶说:“农村娃真幸福!”我不解地说:“城里娃才幸福呢!”奶奶指着玉米地说:“你看这玉米,咱是看着它扬花、坐果、长大。城里娃就无福看到这个过程。城里娃吃玉米图个鲜,咱吃玉米还得看天气、出力气,这滋味城里孩子花钱都买不到。你能吃苦劳动,比他们强多了。”
我不以为然地辩解道:“强啥?人家不用晒太阳!”奶奶笑起来:“他们分不清韭菜和麦苗,你认得地气。”我也笑了。真的,我现在闭上眼都能闻出来哪块地该浇水了。我知道旱透了的地发白,浇透了的土发黑,有一股子泥腥味。
看着已经升到头顶的太阳,我叹了一口气不禁又强辩:“这些本事,考试可不考。”奶奶说:“人活着,不只考试这一条路。”
最舒服的时候是傍晚收工时,奶奶抱来一个大西瓜,一拳捶开,红瓤黑籽,散发着香气,我们就坐在麦秸旁,畅快地吃着香甜的西瓜。我开心地教奶奶说英语,她却说像蝈蝈叫,我们都笑了。
这个暑假,我没去旅游,只是跟着奶奶在家乡的这片黄土地上学到了一个道理:读书不是为了离开土地,而是为了更好地深入了解土地——就像老槐树的根,扎得越深,枝叶越茂。
教师点评:乡村孩子的暑假生活与土地息息相关,朴实中透着智慧,平淡里蓄满幸福,令人感慨。尤其是对奶奶的语言描写,让读者看到一位慈祥、通透、智慧的老人,其中还有一些语言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指导老师 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