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9年,嵌入式养老服务覆盖90%以上社区
推动区县公办示范性养老院建设并投入运营,以服务失能失智老年人为主,提供全托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认知症照护等服务。以公办示范性养老院、敬老院、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为发展基础,2028年年底前实现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全覆盖。支持镇卫生院与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采取“两院共建、两院共办”的方式建设运营。
推动镇街综合服务中心采取“1+N”模式,建设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站点,构建城市15分钟养老服务圈。强化资源整合利用,支持利用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的养老服务用房,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站与老旧小区改造和教育、卫生健康、文化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共建共享,建设一批集照护、上门服务于一体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到2029年,嵌入式养老服务覆盖90%以上的社区。有条件的区县可融入托育功能,建设“一老一小综合体”,按需设置短期托养、日间照料、老年助餐、上门服务、链接资源等功能。
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
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险改革,探索开展为居家失能老年人发放消费券试点,免费为家庭照护者提供照护技能培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连续、稳定、专业的照护服务。大力培育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机构“白名单”并及时向社区公布。推行“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增强专业照护、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能力,到2027年年底,每个区县(开发区)形成1个服务典型。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的社区助餐设施,引导服务机构与互联网平台、物流企业等开展合作,建立质量可靠、配送及时的送餐服务网络。发展“养老顾问”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委托代办、资源链接等专业化服务,2027年每个区县、开发区形成1个“养老顾问”服务示范。
鼓励引导养老机构积极收住失能老年人,探索落实“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家庭共同入住养老机构,对养老机构给予运营补助支持。到2027年,全市打造20家具备较强医养结合功能的示范性养老机构。推进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畅通老年人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加强医疗机构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到2026年底,每个区县至少确定1家二级医院为养老服务支持机构。2025年起,在莲湖区等区县开展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安宁疗护床位“五床联动”试点,推广试点经验,构建老年人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服务有序衔接的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支持星级养老机构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运营管理等方面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到2027年年底,推动每个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至少与1个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合作关系。加强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2030年年底前,农村老年人数量较多、居住较为集中、服务需求较高的村实现全覆盖。
鼓励建设各类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引进国内外养老服务知名企业,整合西安现有国有养老资源,成立市属国有养老投资集团,发挥国有资本引领示范作用。对利用闲置国有企业和公有房产开展养老服务的,给予免租降租、延长租期、优先续租等支持政策,扶持发展一批企业转型发展养老服务。发布一批银发旅游精品线路,培育打造一批“候鸟式”养老、旅居养老目的地。
2026年在社区探索开展养老服务“时间储蓄管理制度”试点。高质量开展“银龄行动”,鼓励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文明实践活动等。
深化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建设各类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出台针对养老产业的专项信贷方案,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
征求意见时间为9月8日至10月8日,意见反馈电子邮件发送至:yanglaofuwuban@126.com,纸质材料邮寄至: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西安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
本报记者 张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