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歌陕北 唱响中国”2025陕北民歌榆林合唱大会开幕式。

陕北民歌手王二妮演唱陕北民歌《叫声哥哥你快回来》 。

陕北歌王王向荣(中)携手韩军、苏文共同演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内蒙古艺术学院百灵合唱团表演。

惠民展演。

歌手吕继宏演唱歌曲《咱老百姓》。

陕北民歌手郭涛和张丽演唱陕北民歌《一对对鸳鸯水上漂》。

交响乐《歌唱祖国》。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朱雀室内合唱团表演。
从北京国家大剧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的《东方红》响彻世界,到2025陕北民歌榆林合唱大会吸引30支全国团队齐聚榆林;从黄土沟壑间的抒怀呐喊,到交响乐与多媒体舞台上的磅礴和声——近年来,陕北民歌正以惊人的创新活力与艺术感染力,在国内外文艺舞台屡屡绽放异彩。这颗扎根于黄土高原的文化明珠,不仅从未褪色,反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愈发明亮。
2025年9月6日至9日,“放歌陕北 唱响中国”2025陕北民歌榆林合唱大会在榆林盛大举行。这场盛会既集中展示了陕北民歌的文化魅力,也展现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舞台艺术融合发展的新面貌。
奏响民歌新交响
9月6日晚,榆林世纪广场星光璀璨,成为欢乐的海洋。当晚的开幕式交响音乐会以雄浑激昂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拉开序幕,领唱与合唱相互交织,在管弦乐队的烘托下,将陕北人民对革命胜利的喜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陕北民歌歌王王向荣的一声清唱,宛如天籁之音,穿透夜空。管弦乐《红旗颂》缓缓奏响,让观众感受到神州大地跃动着的蓬勃生机。《黄河船夫曲》前奏响起时,全体合唱团成员和交响乐团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富有张力的表演,展现出陕北民歌与交响乐融合所产生的震撼力量。
现场上万名观众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中,或闭眼聆听,或轻声跟唱,或打起节拍。观众刘振琴感慨地说:“这些陕北民歌陪我走过了大半辈子,今天听到年轻一代用新形式演绎,感觉既熟悉又震撼。”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张琳在致辞中表示,榆林作为陕北民歌的重要发源地和传唱地,多年来为推动陕北民歌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绽放民歌新风采
9月7日、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支优秀合唱团在榆林保利大剧院登台献艺,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民歌合唱比拼。
延安大学鲁艺合唱团带来的《南泥湾》,以其深情的演绎,再现了当年南泥湾热火朝天的大生产景象;青海师范大学合唱团的《赶牲灵》,凭借独特的和声与节奏处理,将陕北赶脚人的生活生动地展现在舞台上;广西音协合唱联盟民歌合唱团的《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则在保留原曲韵味的基础上,融入了自身的风格特色。
本土的榆林陕北民歌合唱团、榆林工会职工合唱团等,凭借对陕北民歌的深刻理解和浓郁的地方风情,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的共鸣。各合唱团用专业的演唱功底,将陕北民歌的质朴与深情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让传统音乐在合唱形式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北方民族大学石榴籽合唱团指挥马一宁表示:“这次活动让更多人关注陕北民歌,既是学习陕北文化的好机会,也能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交流,碰撞出更多火花。”
9日下午,在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现场大合唱中,2025陕北民歌榆林合唱大会胜利闭幕。
当日晚间,2025陕北民歌新歌发布暨非遗惠民演出在榆林世纪广场举行,演出汇聚杜朋朋、王晓怡、丁文军、韩军、小夫妻组合、柳强强、吴采乐、沙莎等众多知名陕北民歌歌手,现场发布了《黄土恋歌》《黄河儿女情》《这达达来》三首融合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的新创陕北民歌,为这场音乐盛会锦上添花。
谱写民歌新华章
陕北民歌作为陕西的文化名片与国家级非遗,在榆林这片土地上有着深厚的根基。近年来,榆林在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
在传承机制与投入上,榆林不断完善政策,出台多项文件,明确10项任务,形成了政府、社会、民间等多元参与的格局。每年投入3000万非遗经费,其中民歌占比超15%,用于补助传承人,构建起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在人才与阵地建设方面,榆林培育了众多各级传承人,在西安音乐学院设立陕北民歌专业;通过举办多届艺术节、大赛,挖掘出大量群众歌手;建成陕北民歌主题博物馆,打造艺术街区与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展演活动。
在创作创新层面,榆林举办研讨会、设立陕北民歌学院,加强理论研究;组织采风活动,推出《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等新民歌;推进融合创新,创排多部获奖秧歌剧、民歌剧。
2025陕北民歌榆林合唱大会总导演白奎透露,此次活动采用“传统+交响”的形式,在保留经典旋律的同时,以交响乐增强叙事效果和表现张力,让陕北民歌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能与现代审美对话。
中国音乐家协会陕北民歌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军表示:“以合唱大会的形式演绎陕北民歌,在陕北地区尚属首次。今后,我们会邀请更多词曲创作者来榆林采风,创作出更多优秀合唱作品,让陕北民歌这朵扎根黄土地的‘山丹丹花’,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绽放得更加绚烂。”
文/图 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