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微报纸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1日
2025年消费品质量安全“三进”活动启动

工作人员向大家分享纺织品选购实用指南。

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知识。

9月10日上午,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幸福林带和平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陕西省质检院、西安市质检院、西安纤检所协办,三秦都市报社等单位承办的2025年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活动在此盛大启动。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子仲在致辞中表示,消费品质量安全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民生福祉。此次“三进”活动是落实质量强国建设战略、回应群众需求的民生实践。省市场监管局始终将质量监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对电动自行车、燃气灶具等多类产品常态化开展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全力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市民亲测 破解消费疑虑难题

活动现场,多个互动区域吸引了众多市民积极参与。在珠宝检测台前,市民张女士拿着佩戴许久的项链递给工作人员:“项链我一直戴着,但是不是真的,今天终于能检测一下,心里也踏实了。”省质检院工程师王毅迅速使用光谱仪、折射仪等设备进行检测,确认项链为天然玛瑙,并现场详细讲解了“听声辨石”“观察结构”等鉴别技巧。

65岁的王先生专程拿来了从云南买的玉镯和项链。省质检院在提供珠宝玉石免费检测服务时发现,王先生购买的玉石饰品中有两件是假冒伪劣产品。技术人员李洲现场指导市民通过“颜色过渡生硬”“内部无天然纹理”等特征识别仿品,并提醒市民这种合成的饰品会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在瓷砖制品展示区,正为新房装修精心挑选材料的王女士,就瓷砖选购事宜向现场专家进行了咨询。对此,省质检院建工所技术主管霍丽鹏给出专业建议:挑选瓷砖时,首先要认准包装上的国家标准标识;而在挑选大型瓷砖或岩板时,可掌握两个实用小窍门:其一,通过外包装查看质检报告及相关材质信息;其二,在销售场地将两块大砖的釉面面对面放平,以此检验瓷砖的平整度。

纤维制品鉴别区同样热闹非凡。西安纤检所专家以“童装安全”为主题,将两件童装进行对比讲解,告诉市民劣质衣物不仅没有任何标识标牌,还会释放出刺鼻气味。专家殷歌提醒市民,购买童装需查看标签等级、闻气味、摸手感,避免选择颜色过于鲜艳或装饰物过多的款式。

现场还开展了婴幼儿服装、儿童玩具、电动自行车、燃气灶具及配件、黄金珠宝、小家电、陶瓷砖、家具、木地板等消费品知识宣传。利用精密的检测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现场检测和产品质量鉴别服务,解答群众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专家支招 全力筑牢消费安全防线

西安纤检所、雁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人民调解委员会特邀人民调解员盛云霞为社区居民讲解婴幼儿服装及中老年服装的选购要点。

与此同时,省质检院专家白云高开展了充电宝科普。他表示,当前消费品质量安全问题隐蔽性强、危害滞后。在充电宝选购科普环节,现场市民互动积极、热情高涨。“充电时别隔夜充,高温天也别把充电宝放车里。”在安全使用环节,白云高的提醒让居民频频点头。他还强调,移动电源若出现鼓包、漏液等异常要立即停用,使用超2年—3年建议更换,废弃时需放完电再无害化处理。

现场的有奖问答环节更是掀起热潮,居民们通过答题巩固知识,也收获了实用的小礼品。

记者获悉,本次活动还进行了线上实时直播。同时,首站西安社区活动结束后,2025年消费品质量安全“三进”活动将持续在全省各地陆续开展,此次“三进”活动的举办,为提升全省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注入了新的动力。

省市场监管局质量监督处负责人表示,未来,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创新监管模式,构建多元治理机制,让广大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质量监督中来,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文/本报记者 王伟伟 见习记者 张桢璐 图/本报记者 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