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艾莉)9月11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楼文晓,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任俊峰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据介绍,西安成立市级工作专班,“一装置一策”推进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成国际首个十皮秒级、千公里实地光纤传递工程系统;中航西飞联合高校成功研发12米级卧式双五轴镜像铣设备及镜像铣工艺技术,成为国内首台、全球加工范围最大的镜像铣装备;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容量最大的三相一体百万机组220千伏电力变压器,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出台大飞机配套、半导体及光子、新材料等产业链提升实施方案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效能;出台支持科技企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落实各类涉企惠企政策,提供专业化服务。全市瞪羚企业893家、专精特新企业1254家、规上高新技术企业2661家;成立全国首家技术经理人学院,评选“金牌技术经理人”,全市技术经理人达到4645名。
西安出台《科技金融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确定11项目标、60条举措,有组织地推动金融资源供给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精准适配、衔接互促,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探索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机制,累计评估项目2.72万件,专利平均授权率由48%提升至65%。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5.26件;建设“西安青年人才驿站”,“校招共用”引进产业紧缺人才116名,依托市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引进博士97名。全市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1944人;成功举办第六届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发布“i西安”APP和智慧交通等一批数字经济解决方案;举办2025中国商飞供应商大会,紧盯供应商企业需求形成扩产项目73个;建成投用西安科技馆,开展科普讲解大赛等“科普西安”活动。
西安实验室体系不断完善,聚集1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即将竣工投用,光子科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纳入陕西实验室培育体系。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提速建设,目前已有电子元器件、燃料电池、中间合金等8个项目开展中试验证。在先进制药、电力电子、无人机系统、光子集成领域布局建设4家中试验证平台,已纳入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名单。聚焦“校地院企”融合发展推动成果转化,获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省级试点。
同时,光子、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智能系统、先进半导体芯片等8个新赛道纳入工信部国家新赛道培育计划。法士特集团入选全国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四叶草安全相关项目获评“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典型案例”,欧卡智舶相关产品获批首个“海工级”认证,填补我国深海智能装备标准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