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第四完全中学八年级(12)班 姜语宸
暑假,我回到了姥姥家。每天清晨,我都会跟着姥姥,到她站了20年的芥末摊上,陪她一起出摊。
在豫北集市上,姥姥的芥末摊很简单:两条长凳上搭着一块磨光的木板,上面摆着金色的芥末。姥姥每天都穿着那件褪了色的布衫,站在摊前忙碌着。姥姥的手因常年的劳作早已变得粗糙,每当有顾客时,姥姥就一手拿着秤,一手给秤盘里盛芥末面,然后提着秤杆上的细绳,轻轻推移着秤砣。那杆小小的黄铜秤闪着光,带绿锈的秤砣顺着秤星轻轻挪动,等秤杆平衡了,姥姥将秤绳压在准星上,挪到顾客面前说:“看好喽,这刚好一两,一厘不差。”
没有顾客时,我总喜欢拿姥姥的黄铜小秤玩一会儿。那小小的秤杆看着很简单,上面有两排金色的星星和两根细绳,左边挂着秤盘,右边是一个小小的秤砣。可是,我每次玩时,秤砣总是不听使唤,不是秤杆打了脸,就是秤砣打滑砸了脚。还有那小小的秤盘,就像荡秋千一般摇晃不停,盘里的芥末粉“簌簌”往下落。姥姥看着我玩,既不催我也不责备我,她那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握着我的小手,教我认秤,教我称芥末。姥姥经常对我说:“称重的时候,千万不能心急。拿秤要稳当。这秤,最懂人心。”
每天集市上人流如潮,但姥姥的芥末摊前顾客并不多。旁边卖菜卖水果的摊主,用的电子秤“嘀嘀”地响着,姥姥却一如既往地用着黄铜小秤。我问姥姥:“为啥不换个电子秤?”姥姥笑着说:“这杆秤都成了我的老伙计了,跟我20年了,它称东西准,我用着顺手!”
说完,姥姥又提起秤杆,给顾客称芥末。她鬓角的白发又细又软,在风里不停地飘着,她称秤的动作是那样娴熟,很快她称完30包芥末粉,整齐地摆在木板上,然后顺手擦擦秤盘。
姥姥的日子每天都是如此,她的芥末摊前,黄铜小秤静悄悄闪着光,就像陪着姥姥的一个朋友,细细称着每个寻常日子的分量。
教师点评:习作以“姥姥的杆秤”为线索,写得细腻传神。作者用富有质感的语言刻画集市氛围与姥姥的手部细节,称芥末的场景尤见功力。杆秤不仅是工具,更是传统技艺与人情味的象征,温暖动人。
指导老师 陈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