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学员现场体验中医把脉。 本报记者 张维 摄
本报讯(记者 张维)“您看,这是一味中药,名字叫当归,断面呈黄白色,闻起来有香气,在中医里常用于补血活血。”9月11日下午,一批来自白俄罗斯的传统医学高级人才研修班的学员走进位于西安市南二环鲁家村南巷的西安宏晟堂中医馆,他们围在中药柜前,认真聆听中医博士李宏的讲解,不时触摸药材,俯身细嗅气味,品尝枸杞、杏仁、酸枣仁等中药材,一场充满烟火气的中医药沉浸式学习在此展开。
面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医务工作者和医学院校学生,李宏并未直接展开理论讲解,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他们学习中医把脉。“大家可以摸摸自己的手腕内侧,这里有‘寸口脉’,中医通过脉象变化能判断身体状况。”说着他便示范起切脉手法。一位学员立刻模仿,指尖轻按手腕,眼神专注地感受脉搏跳动,还不时与身旁同学交流“触感”。
“我们这里每个社区都有这样的中医馆,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几根银针、一把草药,就能守护百姓健康。”李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医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知识。
中药房内更是热闹非凡,打开抽屉、取药材、称重包装……中药师一步步演示中药抓配流程,“原来抓药不仅要量准,药材的挑选也有讲究,经过中医专家的讲解,我深刻理解到中草药确实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保健馈赠。”一位学员感慨地说。
现场体验环节中,李宏和成朋飞医师仅凭三指搭脉、观察舌象,就能准确判断对方的健康状况,引得学员们连连竖起大拇指。当蔺雪丽大夫将银针扎进一位肩颈不适的学员穴位时,学员困扰已久的肩周炎顿时缓解,让外国友人亲身感受到了“针到病除”的奇迹。
“这种诊治方式很特别,很神奇,在白俄罗斯很少见。”一位医务工作者体验后坦言,之前对中医的认知多来自书本,这次学习让理论变得鲜活了许多。“看到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就能判断身体问题,还能用简单的方法让人缓解不适,我真切感受到了中医的智慧。”他表示,回国后将此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让当地更多民众了解中医的魅力,受益于中医技术。
期间,学员们纷纷与李宏探讨交流健康养生,以及各自文化差异与融合,以此增进友谊。学员们还向中医馆赠送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茶巾、巧克力等。李宏回赠了著作《智慧中医》,希望这本书能成为连接两国文化的桥梁。
此次研学为两国医学人才交流搭建了更务实的平台,旨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的方式,让学员们感受中医药的实践价值,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