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模特队练习走秀。
将近中秋节,节日的氛围已提前在西安市未央区谭家街道香克林社区蔓延开来。连日来,社区的不少民间文艺社团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精心打磨为社区中秋文艺汇演准备的节目。在“文化惠民”理念的支撑下,一个个民间社团让老年人在艺术追求中收获了快乐与成就感,更成为拉近邻里距离、增强社区凝聚力的纽带。
走秀、合唱练起来
9月11日上午,在香克林小镇一栋住宅楼的一层大厅,十几位老年模特穿着统一样式的襦裙,拿着红色斗笠,踏着舒缓的民乐旋律,练习精心准备的《斗笠走秀》节目。
在大厅的镜子前,小区居民韩莉跟着大家一起调整步态,双手轻轻搭在腰后,跟随领队老师的节拍迈出优雅的步伐,随着转身的动作,裙摆划出柔和的弧线,让人丝毫看不出她已经71岁了。
“我加入这个社团已经6年,平时闲暇跟姐妹们练形体、学走秀,心情愉悦了,人也变得更精神了。”韩莉说,在这里跟着专业老师学习,还有机会外出演出、比赛,每次获奖都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年轻奋斗的时候。
这个百合花艺术团的成立源于团长杜晓茵的爱好。退休之后,杜晓茵对形体、瑜伽方面很感兴趣,便在外面报了课程学习,周围的邻居看到她平日里精神焕发,都纷纷向她请教秘诀。后来,她便想着干脆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提升。如今,社团队员已经有30多人。
走进小区人防地下室,一首首慷慨激昂的歌声随之而来。十几位老人跟着指挥和电子琴的节拍,齐声练习《壮美延安》——这是合唱团即将在社区中秋文艺汇演上表演的曲目。领唱王芝侠一边指导大家演唱要领,一边鼓励大家不要着急慢慢来,一定要把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舞台上。
78岁的王芝侠是一位退休教师,因为懂音乐、能识谱,2011年小区办文艺晚会时,她便被大家推举在晚会上表演节目。后来,在社区的支持下,她跟几位热心邻居一起组织成立了香克林社区合唱团。
打造优质平台让老年人“学有所用”
记者了解到,香克林社区现有合唱团、百合花艺术团、秦腔团、舞蹈队、书法班、电子琴班、读书会等多个社团,这些社团最初大多都是从“银龄课堂”开始,社区通过线上便民服务群、楼栋群等平台发布招募信息,线下在社区公告栏张贴海报,请社区中的“热心能人”加入,凭借自身特长,为社区老年人免费授课。
为了确保课程内容贴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社区还组织志愿者与工作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广泛收集老年人意见,同时召开座谈会,邀请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群体的老年代表参与,深入探讨课程设置。
香克林社区党支部书记吴秀娟说,尽管资源有限,但教学过程中互动交流氛围很好,志愿者与老年人、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分享,加上定期组织各类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将大家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让他们感觉到“学有所用”。
吴秀娟表示,香克林社区秉持“文化惠民”的理念,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居民打造更优质的文化生活平台,不仅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更增强了大家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文/图 本报记者 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