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社区里》周刊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2日
解读新政+便民服务
“医保管家”将服务送到家门口

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宣传医保政策。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9月20日,陕西日报社“服务群众 同心同行”社区行之“金秋送健康 增健暖邻心”活动走进西安市雁塔区金泘沱小区。在陕西省医疗保障局的指导下,西安市雁塔区医保局把医保政策解读和便民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慢性病门诊报销是居民最关心的事情。活动现场,西安市雁塔区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科科长杨聪颖一边指着宣传图,一边向居民讲解:“今年慢性病总病种由原来的55种调整为45种。数量减少并非覆盖范围缩小,而是把一些原本划分较细的病种进行了合并。这样流程更简化,大家就医更方便。”

另一位年轻居民则关心异地就医报销:“我的医保账户在西安,如果去北京就医,能享受慢性病报销吗?”西安市雁塔区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可以在北京就医,但如果无法直接报销,需要把就医的相关材料带回西安,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进行报销。”居民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现场,慢性病复审的变化也引起热议。杨聪颖介绍,今年需要复审的慢性病从13种减少到10种,有三种病种不再复审,进一步减轻居民的就医手续负担。更让居民关心的是报销比例调整:从2026年1月1日起,职工门诊慢性病起付线将由700元降至600元,支付比例由70%提高到80%。李大爷笑着说:“这个调整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实实在在的好消息。”

除了政策讲解,西安市雁塔区医疗保障局工作人员还向居民普及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时间及方式,并提醒大家关注“雁塔区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随时获取最新政策信息。杨聪颖特别提示,2026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工作即将启动,希望大家及时参保,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牢保障。

活动现场,居民们有的排队咨询医保问题,有的仔细阅读宣传手册,还有的把信息记录在手机里,生怕错过细节。年轻居民关注高频问题,如门诊药品报销和异地挂号流程,老人则关心慢性病药品认定和报销比例。

居民们纷纷表示:“在家门口就能听到专业解读,还能问到具体问题,真方便。”此次社区行活动,不仅让居民掌握了慢性病报销政策的新变化,也让医保服务真正实现了“零距离”,让居民看病更安心、生活更踏实。

本报记者 朱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