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微报纸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4日
“高仿账号”冒充熟人行骗
反诈民警拆解骗局
“现在再看那个账号,才发现昵称比我朋友多了个‘。’,可当时头像、简介甚至IP属地都一样,根本没察觉。”9月22日上午,曾参加过本报承办的“全民反诈防骗 守护网络净土”网络传播系列活动进高校活动的大一新生陈静(化名)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高仿账号”冒充同学

9月21日夜里,陈静的微博收到一条评论,内容是“无语死了,啥事都能遇到!私信我一下”。发送者的头像和昵称与自己的好友高度一致,陈静未经核实便主动发起私信。交流中,对方自称“到了大学,想有一个大学所在城市归属地的手机号,谁料,旧手机号因营业厅失误被注销,电话、微信都用不了”,一番诉苦让陈静打消了疑虑。

一瞬间,陈静同情对方的遭遇,主动提出“能帮点什么忙”。随后,对方话锋一转,称自己在“亚马逊”平台抢购了一只包,请陈静帮忙给“客服邮箱”发消息确认订单。没多久,陈静收到“客服”回复,显示订单需支付尾款,可对方又表示“多次尝试网银支付失败”。当她再次询问时,“客服”称是系统问题,还强调“订单有效期仅60分钟”。

“我要疯掉了,好不容易抢到的”“你快帮我问怎么付款”“我真的要气死了”……在连续催促下,对方提出“先转钱给陈女士,让她帮忙付‘延迟金’,把付款时间延长到24小时”,还发来一张转账截图。看着“好友”焦急的样子,又看到转账截图,陈静正准备转账,突然想起民警的反诈宣传,于是通过另一位高中同学联系到了当事人,确认线上正在和她对话的就是骗子。

反诈民警拆解骗局

“高仿账号”往往选择微博活跃度较高的用户进行效仿,从基本信息到发布的微博内容,甚至是账号的IP定位,都能一比一还原。因微博不允许用户账号名称重复,“高仿账号”往往会在原名称的基础上进行隐蔽的修改,例如把字母“i”改为“l”、更换字母大小写,或加入“。”“_”等符号,让人难以察觉。

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反诈民警杨颖提醒,线上任何形式的好友请求转账,都可以用这四步应对:一要通过电话、视频或问私密信息等非当前渠道核实身份,警惕回避核实者;二要警惕“紧急”话术与诱导操作,不被情绪裹挟;三要拒绝代付、不点陌生链接,守好操作底线;四若疑被骗或已转账,需留存聊天记录等证据并报警,同时举报诈骗账号,避免财产受损。当然,牢记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的“三不一多”原则,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防骗秘诀。

本报记者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