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生活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9日
这条工业遗产漫游路线超有料

西影电影园区。

9月26日,占地86.6亩的西安时光文化公园正式开园,其前身是西安国营第一钟表机械厂。这片曾经机器轰鸣的厂区,如今以全新的姿态融入城市生活,成为新地标。近年来,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大华1935文化街区、半坡国际艺术区等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场所,凭借独特的工业肌理与现代文艺气息,变身“好逛好拍又好吃”的人气打卡新地标。

西影厂:从电影摇篮到文艺打卡地

9月26日下午,西安市雁塔区西影路上的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热闹极了,印有“西安电影制片厂”字样的苏式建筑前,数十名游客正在合影留念。楼前广场的草坪上,老人们带着孩子悠闲歇息,不远处的喷泉调皮地从地下钻出,在空中划出灵动的弧线,孩童们在其间穿梭嬉戏。

记者看到,正在举办的“西影戏曲周”,让整个园区格外热闹。戏剧市集、戏剧工坊、星空音乐会、戏剧巡游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和游客。

“我一直觉得电影厂是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也很向往。”来自成都的李女士分享着她的感受,“今天来这里,不仅看到了电影背后的故事,还感受到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真是不虚此行。”作为中国电影“西部学派”的发源地,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老厂区曾见证《红高粱》《大话西游》等经典影片的诞生。2019年,在150亩老厂区基础上打造的西影电影园区对外开放,打开了原有的封闭街区,将神秘的电影制作空间转变为公众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场所。由西影艺术档案馆、胶片电影工业馆、西影电影博物馆、星光大道、商业综合体等组成的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成为集影视展览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露天电影博物馆”,让电影文化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生活,这里也成了潮人打卡的“景点”之一。

大华1935:纺织厂的烟火新篇

在西安太华南路,有一片红砖墙与钢铁架交织的建筑群,这里是大华1935,一座由纺织厂蜕变而成的工业文化公园。它的前身是1935年投入生产的长安大华纱厂,许多老西安人仍习惯地称其为“陕棉十一厂”。

对于老一辈西安人而言,大华纱厂承载着深厚的时代记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能进大华当工人是件体面的事。”今年76岁的刘红彦回忆道,“纺织女工穿着蓝色工装,系着白围裙,在纺织机前灵巧地接线头,手指翻飞间,棉纱就变成了布匹;男工则负责搬运棉花、检修机器,黝黑的额头上总是挂着汗珠,却笑得格外踏实。”那时的纱厂相当于一个“小社会”,拥有自己的子弟学校、医院、食堂、澡堂和电影院,满足着职工及其家庭的各种需求。

2011年6月28日,“大华·1935”项目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这片工业遗址开始了新时代的转型。如今的大华1935,已不再是单一的“工业遗址”,而是融合了历史、文化、商业与休闲的复合空间。游客可以走进开设在旧车间里的咖啡馆,旁边就是保留原貌的老纺织机;家长可以带孩子来到“工业体验馆”,让他们亲手触摸棉花,了解布匹织造的过程。假期里,约个朋友在特色商铺中尽情购物,享受各种美食,或在充满工业风的星巴克点一杯最爱的星冰乐,享受一个惬意的午后时光。

多元集群:解锁西安工业遗产的N种玩法

除了时光文化公园、西影厂、大华1935,西安还有多处工业遗产改造项目,共同构成了“老厂新生”的城市景观。

在城东,依托1961年建成的西北第一印染厂旧址改造的半坡国际艺术区,因厚重砖墙、裸露供暖管道与涂鸦、雕塑的碰撞,被年轻人称作“西安的798”。记者在这里看到,复古火车头停靠在旧厂房边,墙壁上的现代艺术作品与老式工业构件相映成趣,艺术展厅内正举办当代绘画展,吸引不少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太阳锅巴厂旧址改造的量子晨街区,则成为潮流青年的聚集地——保留的水塔工业元素与电竞馆、滑板场、潮流商铺相得益彰,夜间灯光亮起时,街区内充满青春活力;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前身为陕钢厂,2013年开始改造,这片承载着陕钢辉煌的土地,以保留工业基因为底色,用艺术笔触与多元场景重构空间灵魂,完成从生产容器到美学载体的越级进化,2025年,老钢厂迎来了全面的形象焕新,园区东西入口的改造成为了亮眼的开篇。东入口摇身一变,以时尚杂志风惊艳亮相,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中国最大毛巾厂旧址变身的叁伍壹壹文创科技园,将花鸟鱼市与创意集市结合,复古氛围中透着热闹。

随着更多工业遗存的焕新重生,西安的城市文化图谱将愈发丰富多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感知历史、体验文化、享受生活的优质空间。

文/图 本报记者 朱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