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庆宫公园的凤凰秋千。
国庆中秋假期临近,西安早已跻身无数游客的旅行清单。但想象中“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浪漫,有可能在现实里沦为“人挤人”。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跳出这种“高强度旅游”,选择“不赶行程、不追打卡点”,以悠闲的姿态,钻进老街巷、守着烟火气,触摸城市的真实肌理。
火药局巷:咖啡与漫画的慵懒午后
西安城墙脚下的火药局巷,是西安人最熟悉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条小街,这里曾是清代火药局驻地。9月25日中午,记者走进这里,最先闯入感官的不是喧闹的人声,而是偶尔传来远处的汽笛声和近处的自行车铃声,反倒让整条巷子更显幽静,没有旅行团举着小旗子的吆喝,没有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好似城市喧嚣中的一处“桃花源”。
火药局巷藏着多家宝藏小店。记者推门走进一家名为“北方小咖啡馆”的小店,爵士乐与咖啡香交织成慵懒的午后序曲。
“90后”店主夏目正熟练地研磨咖啡豆,墙面书架上堆着2000多本漫画,“这些漫画还在不断更新,欢迎外地朋友来打卡。”夏目笑着说。一对来自宁夏的情侣正翻阅漫画《家庭教师》,桌上是一杯热拿铁,“在网上搜到这家店,我一眼就喜欢上了。”
巷子里散落着各具风格的小店。东口的“陈淀淀的包”主打手工面包,店主在门口特意设置“泊狗位”,方便带宠物的顾客临时安置爱宠。采访当天恰逢休息日,小店的木门紧闭,但透过洁净的玻璃橱窗,仍能清晰看到店内雅致的布置——原木色的桌椅、摆放整齐的面包陈列架,还有一个专门开辟的读书区,书架上放着各类书籍,引得不少路过的游客驻足观望。
在这里,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无需追赶任何行程,只需找一家喜欢的小店坐下,点一杯饮品、翻几页书,就能享受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
西甜水井:烤肉里的老西安味
离火药局巷不远的西甜水井,没有耀眼的招牌,却藏着无数本地人私藏的老味道。饭点时,肉香与孜然味顺着门缝飘出,勾得路人垂涎。
下午,距离晚餐还有一段时间,但清真老马家烤肉店的老板马先生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他在操作台前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凉菜和当天烤肉的材料——新鲜的牛羊肉被切成厚薄均匀的肉片,用秘制调料腌制入味。“我在这条街做了20多年烤肉,很多老西安就认这个味儿。”马先生表示,今年来西安的游客多了不少,有很多游客顺着口碑找到这儿,但来吃的本地人还是占大多数。
街口,一家土豆片夹馍小店香气四溢。老板正在切土豆,“每天差不多切30个,夹馍最好卖。”金黄的薄片撒上孜然和辣椒,香味顺着风飘向街道。据他介绍,近两年光顾小店的人明显增多,除了周边的居民,还有不少本地人专门带着外地朋友来尝鲜。
兴庆宫公园:古韵里的悠然半日
如果想在城市中寻找一方安静的古韵花园,兴庆宫公园是理想去处。这里是唐代皇家园林遗址,如今是市民的免费城市绿地。初秋的湖面微波荡漾,垂柳轻拂水面,环湖步道上有晨练的老人,也有拿着相机拍摄的年轻人。
来自成都的游客苏琳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她说:“相比热门景点,这里更有生活气息,我喜欢看人们慢跑、遛狗,也喜欢随便坐坐。”沿着园中曲桥走一圈,偶遇身着汉服拍照的青年,与盛唐遗韵的亭台相映成趣。没有紧凑的打卡节奏,只有城市与自然交织的闲适。
在这些老街与园林的慢行中,人们无需攻略、无需打卡,便能感受西安厚重历史与日常烟火交织的魅力。真正的旅行,也许就在于这一份“不赶”的从容与自在。
文/图 本报记者 朱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