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三里镇乔村吕氏乡约文化墙。(蓝田县委宣传部供图)
■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陕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激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潜力,推动乡村风气和农民精神风貌持续向好。今日起,本报开设“文明乡风”栏目,记录三秦儿女参与文明实践的鲜活场景,分享全省各地培育文明乡风的创新经验,挖掘家风家训的动人故事,展现村规民约的实践成效,倡导携手同心为文明乡风建设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描绘幸福图景。
本报讯(记者 王保强)近日,记者踏入蓝田县的乡村,整洁的村道、规整的庭院尽收眼底,村民们友善互助,一幅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这背后,得益于蓝田县深入挖掘、传承乡约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蓝田历史源远流长,乡约文化是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北宋时期,蓝田“四吕”兄弟制定的《吕氏乡约》,作为中国第一部成文乡约,为乡村治理与文明建设提供了跨越时空的智慧借鉴。
今天,为使乡约文化融入村民生活,蓝田县创新举措不断。将古老乡约改编为“方言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便于村民理解接受。10月14日,记者在蓝田县三里镇乔村看到,该村在文化广场、村委会宣传栏等显著位置张贴乡约内容,树立文明典范。同时,还多次举办乡约文化讲座和主题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讲解,让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深入人心,使乡约成为村民生活的行动指南。
以乡约为引领,蓝田县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理念深入人心,村庄宛如美丽花园,垃圾分类有序推进。在邻里关系方面,“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成为日常遵循的准则,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在乡村处处彰显。
普化镇韩门寨村村民侯金彦是践行乡约的典型代表。婆婆患有肺源性心脏病,每年冬天来临前,她都会提前备好御寒衣物和日常药物,让婆婆温暖过冬;叔父是聋哑人,无妻无子,她放心不下,便与丈夫商量将叔父接到家中。叔父骨折、失明后,她悉心照料,还学习按摩助其康复。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被授予“好媳妇”荣誉称号,为全村树立了典范。
为确保乡约文化落地见效,蓝田县构建了完善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乡约监督小组走街串巷,监督引导村民行为。对遵守乡约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举办隆重颁奖典礼,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对违反乡约的行为,及时批评教育,明确文明底线。这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村民自觉践行乡约。
欣喜的是,乡约文化的传承带动了蓝田县经济发展。随着乡村文明程度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被蓝田乡村美景和淳朴民风吸引,特色农产品也凭借良好口碑畅销全国,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以乡约为纽带,蓝田县正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文明和谐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