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7日
守护好“食”光 世界粮食日话“饭碗”

10月16日,我们迎来第45个世界粮食日。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过六成。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更是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但多年丰收并不代表可以懈怠松劲儿,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还在威胁着粮食生产。

近期黄淮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等地出现连阴雨天气,一些地方农田渍涝、农机难下,秋收进度受影响。

农时不等人!河南改造升级收获机,提升过湿地块通过能力,保障秋收进度;山东绘制全省“三秋”农机化生产服务图,动态更新公布粮食烘干服务点信息……各地协同发力、多措并举,确保秋粮这一全年粮食“大头”平稳落地。

粮食怕热,高温易变质。位于河南周口的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工作人员用内环流控温技术为粮食“锁鲜”:冬季借北方冷空气通风蓄冷,在粮堆内蓄积冷源;夏季循环冷源,让粮堆保持在准低温状态,延缓品质劣变。

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珍惜碗中粮,减少浪费,是对亿万农民辛勤耕耘的尊重,更是我们对“中国饭碗”最直接的守护。

晚饭时间,在浙江杭州,老字号餐饮店“知味观”内人头攒动。记者注意到,点餐前,服务员会对顾客进行菜量提示,避免客人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造成点多浪费。

当前,全国各地“光盘行动”渐入人心,餐饮节约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新食尚”。

“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都是美食。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人民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

2024年底,我国肉蛋奶等畜产品总量已经达到1.75亿吨,比2020年增长18.8%;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达到7358万吨,比2020年增长12.3%;食用菌年产量超过4000万吨……

在世界粮食日,我们守护丰收、礼赞粮食,爱粮节粮,共同守护好“食”光!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 古一平 胡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