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生活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7日
杨凌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图为第三十一届农高会室内展情况(资料图)。

从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试验田”,杨凌示范区始终肩负着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探路的重任。

金秋十月,第三十二届杨凌农高会如约而至,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再次汇聚全球目光。在这场农业科技与产业交融的盛会中,杨凌正以科技为笔、以开放为墨,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科技赋能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智慧温室,不见泥土与汗水,只有番茄藤蔓沿垂直支架攀爬,成熟果实通过自动传送带平稳运至采收区。数据在屏幕间流动,设备依指令精准作业,一幅“未来农业”图景悄然呈现。

作为农高会“田间展”的核心展区,这里不仅是上合组织农业技术实训基地,更成为各地乡村干部与新型农民争相考察的“样板间”。杨凌棚掌柜公司副总经理赵甲形象比喻:“我们的大棚控制系统从‘老式洗衣机’变成了‘平板电脑’般灵巧。”一句话,道出了农业技术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迭代历程。

科技,始终是农高会最鲜明的底色。今年,田间展首次设立11个集中展示点和12个推广点,从实验到试验,成果一目了然。智能水肥一体机、农业物联网平台、无人植保机等“黑科技”集中亮相,并通过展会搭建的桥梁,走进千村万户。

从“展馆展、云上展、田间展”三位一体,到今年即将启幕的A馆常年展,农高会实现了从“5天盛会”到“365天服务”的跨越,标志着其对乡村振兴的支撑进入常态化、可持续的新阶段。

本届农高会,中国农科院发布了50项高价值农业专利、100项重大科技成果和1000项优秀成果,涵盖核心种源、数字农业、节水科技等关键领域。从大数据分析到人工智能系统,从无人驾驶到生物育种芯片——在这里,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凝结着智慧与创新的新质生产力。

展会群体丰富

洽谈交流多样化

“不能光埋头种地,要讲科学养地。”佳县种植大户谢友刚去年通过直播观看农高会种业大会论坛后感慨道。这句话折射出农高会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双重使命:既推广实用增产技术,也传播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

连续参展17届的“苹果达人”刘镇,关注点已从种植技术转向智能分选、水肥一体化设备。他坦言:“这才是农业的未来方向。”

农高会正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运营”。组建杨凌会展集团、引入行业领军企业、实现全面市场化招展……一系列举措推动展会提质增效。AI数字化服务矩阵精准匹配客商供需,“云上农高会”供采大厅打破时空限制,“千商万户”采购对接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

全国农业龙头企业招商大会、国际苹果产业创新论坛、中国好苹果大赛……一系列活动紧扣全产业链,让农高会成为推动区域农业升级的“招商平台”与“合作引擎”。

深圳中农秸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农高会的“新朋友”。从项目考察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到一年时间,这家企业不仅成为参展商,更以投资商的身份走进本届农高会。“我们将作为主要嘉宾发言,推广合成生物技术,服务全国。”企业天使投资人董全才介绍,公司计划在陕西建设10个厂区,杨凌将成为其“样板第一站”。

今年农高会首次实现全国各省市县政府、省农科院、农业大学和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参展邀请全覆盖。1800多家企业齐聚杨凌,展团数量创下新高。

国际合作日益凸显

农业“无国界”融合

吉尔吉斯斯坦客商法蒂玛去年首次参加农高会,带来了其家乡产的多种蜂蜜产品。她所在的公司产品已热销北京、大连、青岛等地。“中国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广阔,我很看好中国市场。”她笑着说。

“杨凌对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视,促成了我们的合作。”AgroFresh埃雷菲公司代表表示,他们正在精心布置展台,打造一个既能体现国际品牌,又能与观众充分互动的体验空间。作为一家国际生鲜农产品采前采后技术先进企业,他们将展示从果园到零售终端的全链条保鲜科技。

今年,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将与第32届农高会同期举办。展会期间,还将举办2025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农业产业发展与减贫研修等国际论坛活动。

10月15日,农高会海外展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开幕。依托上合农业基地,推动中国农业技术、装备与品牌“走出去”。

“今年的海外展在前两届基础上实现新突破:一方面邀请更多中国优质涉农企业和在华发展成熟的海外企业参展;另一方面增设田间展,通过现场观摩、深度交流,全方位展示中国的苹果种植技术、节水灌溉应用等全产业链流程。”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副总经理陈兵说。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技术合作到标准互通,杨凌正成为中国农业与国际接轨的“桥头堡”。近50个国家与农高会组成“国际朋友圈”。在这里,美国的保鲜技术、荷兰的温室系统、我国陕西的苹果品种、乌兹别克斯坦的灌溉经验,彼此碰撞、融合,共同绘制着一幅“无国界农业”的创新图景。

从一域试点到服务全局,从技术推广到创新引领,农高会累计展示成果超18万项、促成交易额超1万亿元、培育无数新农人。这些数字背后,凝聚的是农高会始终秉持的创新精神、开放胸怀与服务“三农”的初心。

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农高会将继续担当科技“风向标”与国际合作“融合器”的双重角色。在后稷“教民稼穑”的这片土地上,这场年度金秋之约,正以更加自信、开放、创新的姿态,迎接全球宾客,共同描绘农业现代化的崭新画卷。

孙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