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专题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0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创新为榆林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9月17日,府谷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民警在孤山川入河口黄河段利用无人机采集黄河水样,并开展河道生态巡查。

8月14日晚,陕西省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民警通过梳理网上在逃人员信息时发现,被陕西勉县、宁夏灵武两地警方上网追逃的涉诈嫌疑人罗某逃窜至榆阳区,正乘车向山西方向逃窜。民警立即设卡拦截,在榆佳高速通镇段将罗某拦截抓获,当场查获涉诈现金50万元。经审查,罗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涉诈现金全部返还受害人。这是榆林公安科技创新中心智慧追逃的一个案例。

近年来,榆林市公安局牢固树立“四新”理念,以“争创西部示范、争当全国一流”为目标,把科技兴警、人才强警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实施“数据警察”培育工程,积极与高校协作,组建榆林公安科技创新中心,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榆林、法治榆林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警校共建、警企合作”共赢新高地

2024年10月9日,榆林市公安局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榆林公安科技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按照全省领先、创新研发、成果共享、自主运维定位,榆林公安科技创新中心致力于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公共安全科创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的优势特长,研发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用创新的科技理论、科研成果服务支撑公安实战,实现技术研发与公安业务的有机融合。

据悉,组建榆林公安科技创新中心,是陕西公安机关首次与国家级实验室、高新科技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战略合作的创新之举。与此配套,榆林市公安局创新实施“数据警察”培育工程,聚焦公安科技人才“选、育、用、管”,推动形成科技知识普及、专业技能深化、专家人才引领的人才体系。培育工程依据岗位职责、履职需求,精细划分参训对象层级:机关民警侧重智慧决策、数据分析、协同指挥能力培养;基层民警突出智能平台应用以及科技装备实操等能力培养;技术民警强化分析研判、视频图像侦查、新型犯罪侦查、网络攻防演练等高阶特训,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数智支撑。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局共举办公安信息化大讲堂、数据分析师等培训班32期,构建“分级培训+考核认证”的大数据分析师培训模式,培育数据分析师1800余名。

依托榆林公安科技创新中心,该局还深化警校警企合作,成立“榆林市公安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榆林警跃公共安全技术研发中心”,与榆林学院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培育形成高水平的公安科研团队,统筹推进“专新研”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与“小快灵”基层技术革新项目遴选培育。

数智赋能实战引领,激发科技创新动能。该局充分发挥榆林公安科技创新中心“产学研”一体化能力,建立“榆林公安数据模型工厂”,围绕重点犯罪预防、个人极端行为防范、走失人员查找等高频应用场景,创建各类风险预警模型121个,形成技战法90余种。2025年9月,在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中,榆林市公安局申报的“警—政—网跨域数据要素安全流通赋能城市协同共治”项目,凭借技术创新优势,荣获城市治理赛道最具发展潜力奖。

提升“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攻防新战力

在榆林公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应用中,榆林市公安局立足“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扎实开展“数源治理、数智赋能、数创引领”三大行动,着力打造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重要增长极。

算力高性能,数据高标准,装备高精尖。榆林市公安局搭建“1+N”分布式架构,建成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配备GPU计算节点并扩容云存储,满足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需求。同时,升级北斗卫星通信系统,建成多个数字基站,联通全市5G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通、警用无人机和多功能指挥车,搭建“布控球”、热力分析图,融合情报、指挥、图像等资源,一旦发生警情,一点触网、一呼百应。

一体化赋能,合成化打击,精准化防控,智能化监管。榆林市公安局构建实战型工作机制,赋予市局“情指行”一体化中心最高权限,贯通市、县、所三级公安机关,依托“3495110”赋能热线,完善网上协同警务,实现大情报主导、大数据赋能、大合成作战。目前,全市月均协助核查线索233条、破获案件100余起、抓获嫌疑人80余名。成立陕北反诈分中心,联动8家商业银行、4大通信运营商实行“云端打击”,做强新技术,研发新工具,实现多种侦查技术手段聚合。一年来共发起部省集群战役7起,打掉犯罪团伙57个482人。打通执法办案和110接处警平台,搭建市、县、所三级公安机关智慧案管体系,实现所有警情一案一码监督、所有案件入网考评、“警案人场卷物”全要素监管。

基层首创建,因势因需建,警种牵头建。该局从培育智能化应用模型入手,搭建大数据建模平台,支撑基层自主研发“小快灵”模型121个,生成风险预警3560余条,找回走失人员2053人,成功解救困险人员40余名。针对大货车肇事突出风险,建成重点车辆管控平台,拓展“云哨”提醒、分心驾驶识别等功能,全域监管途经榆林重点车辆违法行为,2024年万车死亡率降至3.61人,为十年来最低。该局坚持市局领导包抓、警种牵头攻坚,“榆警数智”推动视频分析准确率达95%、案件研判时效缩短70%,实现“机器看视频”代替“人力看视频”,协破涉油案件13起,推动走失人员找回率达99.3%。

构建“数据警务”向“智慧警务”跃升新体系

“要把中心做大、要把课题做深、要把数据做实、要把应用做优、要把人才做强。”这是2025年4月18日榆林公安科技创新中心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议上,榆林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榆林公安科技创新中心理事长张保航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全市公安机关紧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聚焦“AI+警种”,将公安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警务实战,带动全市公安从“数据警务”向“智慧警务”跃升,助力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创建全省标杆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目标,神木市公安局立足“智能、规范、高效、安全”的工作理念,深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机制运行,有力助推全局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他们紧盯“实战+协同”,“四大中心”全流程服务“打、防、管、控、建、用”各层面,办案周期平均缩短20.5%,办案效率提升30%;注重“对标+创新”,研发远程取证、远程审讯等智能化系统,开发警情监督、案件监督、场所监督、案件要素监督、案件分析、智能考评、执法通报、远程指挥8大模块,实现智能化管理;聚焦“安全+高效”,建立治疗体检室,购置高精尖医疗器械,利用智慧监控实现安全问题“一揽子”解决,让执法安全更有保障。

巡逻防控更扎实、应急救援更精准、侦查破案更有力。府谷县公安局不断丰富警用无人机场景应用,根据城区治安特点设定4个巡航区,形成车巡+步巡+视频巡+无人机巡的“四位一体”立体巡防体系。目前,共协助完成各类安保活动30场次,执行巡逻任务1230余架次,安全飞行3500余小时。他们深度挖掘无人机热成像、照明、喊话等功能,通过无人机参与溺水救援、失踪人员搜寻等任务37次,发现汛情、火情等安全隐患56处,找回走失人员16名。他们充分发挥无人机可对案发现场进行低空搜索的特点,实现刑事侦查从“二维平面监控”向“三维立体追踪”转变,警用无人机空中助力破获“3·10”农村地区特大流动赌博案,协助抓捕嫌疑人25人。

针对辖区近年来跳桥轻生警情时有发生的态势,2024年2月,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研发“防坠桥风险预警系统”,采用“视觉识别+AI算法”技术方案,建立起人员预警、上下桥超时预警、绊线预警三道防线。据介绍,该系统是榆阳分局与运营商联合研发的“AI 智能行为分析预警平台”子模块,该平台还设置打架斗殴等行为异常预警模块。

“防坠桥风险预警系统”运行以来,榆阳分局不断优化预警逻辑、绊线位置、相机角度,新增分时段预警和徘徊算法,目前成功解救欲轻生人员20 余名。

文/图 冯帆 叶浩博 越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