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专题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1日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放疗 照亮肿瘤患者生命之路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发展纪实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马红兵主任和同事们为病人治疗。

研究治疗方案。

业务学习。

制定治疗方案。

马红兵主任带领同事查房。

在秋雨绵绵的晨光中,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医护人员忙碌而有序地开展工作,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放射治疗。放疗机房内,医生们聚精会神地调试加速器参数,确保每一例患者治疗的安全与有效——这里每天都上演着与肿瘤顽强抗争的生动故事。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经过28年的潜心笃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科室在马红兵主任的带领下,满怀务实的姿态,尊重每一份付出,凝聚每一股力量,坚守每一份承诺,不负每一份热爱,在所有认可和期盼中再添新“硬核”,成为学科发展的新标杆。

精准放疗

照亮生命之路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有70%的患者在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疗。精准医学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通过新型设备的应用和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实施,从精准定位、精准计划到精准施照,让许多肿瘤患者有机会重拾生存与生活的希望。该科自1997年筹建以来,历经20余年的深厚积淀,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肿瘤放射治疗中心。科室长期致力于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及各类良性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与综合治疗。作为陕西省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放射防护专委会、陕西省保健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红十字会放疗专家委员会、陕西省抗癌协会近距离治疗专委会共五个专业学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提升诊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推动技术革新、优化服务流程等核心目标,扎实开展工作,积极引进并开展了一系列精准放疗新技术,在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引领

守护生命尊严

当肿瘤的阴影笼罩生命,精准的放射治疗如同划破黑暗的曙光,为患者带来希望与生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是一座用先进技术和高尚医德铸就的生命灯塔。他们以国际领先的放疗设备、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和全方位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每一位肿瘤患者精准打击病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守护生命的光彩与尊严。展望未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正积极筹备引进国际最前沿的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开发智慧放疗系统,致力于构建区域放疗联盟与远程会诊平台,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至基层。科室将持续强化青年医师培养与人才引进,深化“科技引领、患者至上”的科室文化,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

精锐之师

奠定专业根基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汇聚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医技护团队。科室现有医护人员76人,其中医生24人,包括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教授1名,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副研究员1名。团队中拥有博士学位的9人,硕士学位的18人,所有医师均持证上岗并经过系统化专业培训。

他们以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和全方位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为每一位肿瘤患者精准打击病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守护生命的光彩与尊严。科主任马红兵教授是国内知名放疗专家,二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及博士后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名师。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防护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医师协会委员、CSCO老年肿瘤专委会常委、《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编委、《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通讯编委。王亚利教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近距离治疗专委会委员,黄珊副教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协会青委会委员,赵茜茜副教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肿瘤热疗医师协会委员、CSCO老年肿瘤专委会委员。

科室下设头颈部、胸部、腹部、妇科、综合组五个专业学组,每周定期开展靶区勾画讨论与学术讲座,形成了严谨、规范、持续改进的临床诊疗体系。

技术引领

突破治疗瓶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紧跟国际放疗发展前沿,全面开展各项尖端精准放疗技术。在过去的实践中,面对复杂病例与技术挑战,团队勇于攻坚克难。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拥有国际领先的放疗设备,首先西安交大二附院肿瘤放疗科有德国西门子内置降温模拟CT定位机,并给荷兰飞利浦数字化PET/CT和3.0核磁共振仪分别配备定位装置,在西北率先实现PET-CT、MR及CT多模态影像肿瘤精准定位。该科配备美国Varian trilogy 全功能直线加速器和Varian 21EX直线加速器,可实现X-knife、立体定向放疗(SB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RapidArc)、图像引导放疗(IGRT)、呼吸门控放疗等精准治疗,也可实现多档电子线治疗。

近年来,科室更积极引入AI智能靶区勾画、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热疗联合放疗等新技术,实现了从“常规普照”到“精准狙击”的跨越。这些技术具有定位准、剂量足、损伤小、疗程短的优势,显著提升了治疗效率与患者生活质量。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肿瘤放疗全流程网络数字化管理。

精准破局

学科协作下的个体化治疗实践

现代肿瘤治疗已进入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时代。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率先建立并常态化运行MDT模式,联合肿瘤内科等肿瘤治疗相关临床科室、影像科、病理科等,为复杂疑难病例制定科学、规范的个体化方案。

破困局 改善生活质量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放疗实践

一位65岁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轻微气短症状;经过内科的化疗,仍有病灶残存。在马红兵主任指导下,赵茜茜教授团队果断为其施行精准胸部放疗。通过CT/PET-CT融合定位,制定了大分割放疗方案,利用AI进行危及器官的勾画,并结合图像引导呼吸门控放疗技术,对病灶进行高剂量精准打击,并精细管理放疗副反应。治疗后CT显示病灶完全消失,患者呼吸道症状完全缓解,体力恢复,重获生活自理能力。此例成功再次证明,精准放疗是快速控制胸部病灶、改善呼吸功能、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手段。

攻坚克难 精准施策

——Ⅳ期宫颈癌患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一位Ⅳ期宫颈癌患者,肿瘤侵犯膀胱、直肠,并因输尿管受压导致肾功能损害,病情极其棘手。王亚利教授立即组织全院MDT会诊,制定了新辅助化疗后同步放化疗的缜密方案。治疗中采用AI智能勾画靶区,外照射结合三维后装及插植放疗技术,在精准摧毁肿瘤的同时,成功保护了周围正常器官。治疗后患者肿瘤显著缩小,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彰显了精准放疗在复杂盆腔肿瘤中的强大实力。

多学科协作 保留功能

——骨肉瘤患者的综合治疗之路

一位56岁左股骨骨肉瘤患者,经肿瘤放疗科金迎迎教授和任宏涛教授团队与骨二科秦杰教授团队联合诊疗,制定了放疗+化疗的综合方案。通过超分割高剂量精准放疗同步联合化疗,患者腿部肿块明显缩小,肢体功能得以最大程度保留,该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此案例充分体现了我科在骨与软组织肿瘤综合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与MDT协作的卓越成效。

功能恢复 提升生活质量

——晚期直肠癌多发转移的综合治疗

一位77岁直肠癌术后多发脑、肺转移的老年患者,曾一度失语、偏瘫,其他医院预估生存期仅数月。王宝锋教授和黄珊副教授组织MDT团队为其制定了脑转移瘤放疗联合靶向、化疗的综合方案。治疗后奇迹出现,患者肢体活动与言语功能完全恢复,至今病情稳定近两年,生活能自理。这一生命奇迹,深刻诠释了晚期肿瘤治疗的目标不仅是延长生命,更是拓展生命的宽度与尊严。

精准打击 完全控制肿瘤

——晚期鼻咽癌多发转移的综合治疗

一位55岁女士,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堵塞感,伴耳鸣、听力下降及咽痛。入院查体提示右侧咽后壁有扁丘状软组织肿块,颈部右侧可触及2.5cm×2.5 cm肿物。鼻咽及颈部MRI检查提示鼻咽右壁增厚并形成软组织肿块,累及右侧腭帆提肌,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考虑为转移性病变。王中卫教授和郭亚教授团队给与MR/CT 图像融合定位,组织MDT团队,精准勾画靶区,给与图像引导下的IMRT放疗,并同步联合TP方案。一个多月后,MR检查显示病灶明显缩小。患者自我感觉一切恢复正常。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与数以万计的患者并肩同行,见证了许多病情的有效控制,也收获了无数由痛苦减轻、生命延续所换来的欣慰笑容。未来,他们将稳步推动学科建设,以高质量、规范化、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与时代一同前行,推动医学的发展,为每一朵生命之花的绽放忠诚守望,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文/图 屈姝利 张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