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宝鸡市陈仓区始终把群众卫生健康工作当作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健康、惠民生的政策,让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特别是深耕构建防控体系、实施“引智育才”、创新服务模式“三大工程”,更是为广大群众的卫生健康筑牢一道坚实的防线。
构建防控体系 筑牢“一老一慢”保障网
陈仓区作为宝鸡市的老城区,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对此,该区率先建立了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逐步建成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为近五万老人建立了动态健康档案,体检率超76%,基层智能体检中心也实现了全覆盖;600余名失能老人获得个性化照护方案。在慢性病防控方面,该区构建起了“三位一体”防控体系:筛查突出“早”,健康小屋遍布各个镇村,35岁以上首诊必测血压;干预追求“准”,量身定制46项干预措施;监测立足“长”,肿瘤登记数据连续四年纳入国家年报。其中,千渭星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家省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集医疗、康复、照护于一体,让老人享受“一站式”颐养服务。车站体育公园、城市书房等健康新阵地,让“治未病”理念融入了城市肌理。
实施“引智育才” 填补基层医疗人才短缺
为了破解基层医疗人才短缺问题,陈仓区打出“留引育用”组合拳。精心栽植“卫生健康博士服务站”这棵梧桐树,引进潘承恩、尹国武等37名博士及18位学科领军人物,常年坐诊。博士们不仅带来精湛医术——谷浩荣博士年接诊超万人次,也点燃了年轻医生的成长热情。在“师带徒”模式下,专家手把手教问诊、教沟通、教技术,年轻医生勤学上进,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该区还精耕人才服务“责任田”,落实人才公寓、“同岗同酬”等暖心政策。今年,已成功引进8名卫生类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医疗卫生专业人才。
创新服务模式 打通健康福祉“最后一公里”
目前,陈仓区二级公立医院老年病科设置率达100%,中医馆覆盖全区医疗机构,家门口的中西医服务触手可及。
另外,针对基层群众,尤其是山区患者看病远、检查检验不便等问题,该区积极强化远程心电网络诊疗中心和远程影像诊疗中心建设,为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配发了心电图机、安装了影像软件等,免费提供24小时实时在线诊疗服务。确保急诊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确诊,不但缩短了就诊时间,也挽救了更多生命。
在此基础上,陈仓区还积极开展了“六个多”服务行动,大力号召全区医疗卫生工作者“多说暖心话语、多听患者心声、多为患者答疑、多替患者着想、多给患者便利、多做科普宣讲”。据统计,自今年3月份以来,该区累计举办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634 次,服务群众32295人次。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患者提供挂号、就诊、缴费、检查取药的陪诊服务7346人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举措惠及群众25664人,免除挂号费17.7万余元。真真切切地做到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
王宝存 李文君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