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微报纸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7日
社区重阳节活动 既“潮”又“暖”

10月21日,西勘社区举行长者集体生日会。

重阳节将至,敬老情更浓。从“时尚潮拍”到非遗传承,从文艺汇演到便民集市,从集体生日到“敲门行动”……陕西多个社区以多元形式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让老年人在欢笑中感受节日温暖与社会关怀。

镜头定格岁月 银龄风采“潮”起来

“我这辈子拍照就没试过这种风格,原来老年人也能这么‘潮’!”10月23日,在西安市高陵区耿镇街道九境城社区参加“重阳新韵,银龄潮拍”复古主题摄影活动的李女士高兴地说。

花衬衫、喇叭裤、大波浪卷发、复古眼镜……老人们换上精心搭配的服饰,在旧砖墙、老式电视、收音机等沉浸式场景中摆出自信姿势。摄影师快门频闪,一张张灿烂笑脸被永久定格。

“年轻时候也没这么拍过,这照片我要好好收藏。”78岁的张女士激动地说。这场别开生面的“潮拍”不仅是一次影像记录,更是社区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深度回应——让“被看见、被欣赏”成为“老有所乐”的新体验。

“我还是第一次过集体生日,心里热乎乎的。”82岁的李先生笑着说。10月21日,在西安市碑林区西勘社区举办的“情暖西勘,康养重阳”主题活动中,特别设置的“长者集体生日会”环节温情满满,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为十余位老人送上生日祝福,全场齐唱生日歌。

10月21日,雁塔区广交社区活动中心内香气四溢,“银龄暖心汤”活动如期举行。共建单位免费送上鸡汤馄饨,老人们围坐畅谈,笑语不断。据悉,“银龄暖心汤”活动今年5月启动,每月两次固定服务,已成为社区为老服务的暖心名片。

10月22日,在榆林市靖边县宇文路社区,一捆捆柔韧的柳枝在银发志愿者手中交织,逐渐化作精致的柳编篮、实用的柳编壶。这是由陕西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执行的“三秦银龄——金晖社区治理”项目落地社区的非遗技艺传承课。

活动现场陈列着柳编圆盘、草帽、花瓶、水壶等作品,一位手艺人一边熟练编织柳篮底部,一边笑着说:“柳编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了根。”

“参加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新技能,还认识了许多老伙伴。”宋女士欣喜地表示,“以后我们一起制作,成品可以拿到集市义卖,将所得用于公益事业。”

该社区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旨在帮助银龄志愿者掌握传统柳编技艺,丰富晚年生活,以志愿服务推动非遗传承,实现“银龄筑梦,柳艺传承”。

服务到家 便民集市暖民心

“一站式”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10月22日,西安市雁塔区二〇四所社区联合西安市中安应急救援中心志愿者服务队等单位,举办便民集市活动。

“陌生链接不要点,高额回报要警惕!”银行工作人员结合养老诈骗真实案例,用通俗语言讲解防诈要点。健康服务区,医护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口腔检查、关节护理等服务;义剪区前居民有序排队,理发师精心修剪……

该社区负责人范雨卿表示,活动以“接地气、解民忧”为导向,精准对接老年群体实际需求,让“邻里情”与“幸福感”在社区流淌。

此外,10月21日至23日,雁塔区电子城街道社区学院西社区联合电子城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为期三天的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活动。

从一场活动到一种常态

西安市碑林区朱雀北区社区组建“为老服务专班”,通过“敲门行动”织密关爱网络。

“李姐,今天天气好,咱们换洗床单吧!”10月26日,楼院长赵女士走进独居老人家中,一边收拾衣物,一边陪聊并讲解医保、高龄补贴政策。

网格员上门为高龄困难老人发放爱心就餐卡,支持预约送餐;同时化身“安全排查员”,逐户检修电路、更换灯泡、安装燃气报警器,“刘爷爷,厨房灯泡闪了,我给您换个亮的!”网格员对一位老人说。

该社区负责人表示,敬老不止于节日热闹,更在于将关怀融入日常,构建“身边有人、遇事有助、精神有乐”的关爱网络。社区通过“入户+文体赋能”的服务模式,全面覆盖生活照料、政策解读、安全守护与精神关爱。

“常态长效,让敬老爱老成为习惯!”西安市中安应急救援中心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蔡燕表示,越来越多的社区意识到,真正的敬老,不是节点式的“慰问表演”,而是制度化的日常关怀。当“敲门行动”成为常态,当“银龄志愿者”反哺社区,当文化传承与代际互动自然交融,社区便不再是地理空间的集合,而真正成为有温度、有记忆、有归属感的生活共同体。多个社区正以多元实践诠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温暖图景。

本报记者 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