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看点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7日
丝路同心 艺术同行
丝艺节演绎丝路文明交融盛景

“鸟人和他的奇美拉乐队” 亮相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为期25天的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已行至半程,“丝路同心 艺术同行”的主题不再是海报上的标语,而是化作舞台上流转的舞步、琴弦间震颤的旋律、剧情里动人的共鸣,让丝艺节成为一座无界的文化“会客厅”。

多元舞台勾勒文明对话图景

在这里,不同文明的对话无需翻译。10月16日开幕之夜,大型民族管弦乐《丝路长安》震撼上演,中国胡琴演奏家宋飞、张钟云与俄罗斯女高音斯托加诺娃·亚历山德拉联袂献艺,双胡琴的婉转与歌剧唱腔的高亢,巧妙串联起丝路文明的悠长脉络。17日晚,钢琴大师普莱特涅夫的独奏音乐会,以拉赫玛尼科夫作品的情感张力征服全场,再次印证“艺术无国界”的真谛。23日晚,中央民族乐团《跟着民歌去旅行》音乐会登陆西安音乐厅,以“歌声的邀请函”“曲调的日记本”为线索,将山东《沂蒙山小调》、贵州彝族《守望撒麻》、陕南《薅秧情歌》等化作“地域文化名片”,现场观众齐声喝彩;同日,傅人长、陈曦与陕西交响乐团合作音乐会奏响柴可夫斯基与德沃夏克经典,尽显古典音乐魅力。此外,《笑唱江湖》《乐语筝言刘乐古筝独奏音乐会》《爱与生活的颂歌》乐队巡演等也相继在西安、宝鸡上演,丰富了艺术节的音乐版图。

北京人艺带来专属艺术季,新版《日出》以青春阵容与现代视觉语言,为观众献上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新版《赵氏孤儿》以金属高台与LED屏打破传统叙事,让“反派”屠岸贾的形象更具复杂性。话剧《对称性破缺》则用40余段钢琴配乐,串联起百年间中国物理学家的求索之路,三位演员一人分饰多角,演绎跨越时空的科学精神。此外,白玉兰奖得主张露领衔主演话剧《孟小冬》,以“戏中戏”结构回溯京剧“冬皇”的传奇人生;上海歌舞团舞剧《李清照》登陆西安大剧院,以舞蹈语言再现宋代女词人的才情与风骨。

让市民感受艺术的温度

艺术的温度,终究要让市民可以感受。若说多元舞台是“会客厅”的精致陈设,那惠民实践便是让“客人”宾至如归的温暖服务。

“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全程免费开放,增设的“美术馆之夜”活动,中外美术家围坐交流创作心得,阿根廷艺术家克里斯蒂安·达米安·冈萨雷斯“一画一诗”的《拂尘·时逝》,在观众与“艺术漫谈”的互动中愈发鲜活;数千张惠民观摩票的发放,更让《赵氏孤儿》《孟小冬》《跟着民歌去旅行》等精彩节目走近寻常百姓,无论老幼、无论职业,都能在艺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

更动人的互动,藏在街头巷尾与剧场角落。周末的西影园区,现象级乐队“鸟人和他的奇美拉乐队”沉浸式演出让顶流艺术就在市民身边:孩童追着流动的乐队欢笑,成年人跟着巡演拍照,这份轻松与鲜活,恰是丝艺节“人民的节日”宗旨的最佳诠释。

剧场内,老挝、哈萨克斯坦艺术家演唱《茉莉花》《月亮代表我的心》时,熟悉的旋律引发全场大合唱,异国文化在熟悉的音符里变得亲切可感;《跟着民歌去旅行》的“跟我一起唱”环节,《山歌好比春江水》《达坂城的姑娘》的旋律响起时,台上台下的击掌与合唱,让文化共鸣有了最生动的模样。正如市民唐女士在观看哈萨克斯坦专场演出后所言:“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异国文化,这种碰撞太美妙”。惠民互动的价值,在于让艺术节不仅是专业的舞台,更成为连接文明、贴近生活的“桥梁”。

艺术节进程过半,后续更加精彩。从剧场内的深度共鸣,到街头巷尾的轻松互动,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正让不同文明在此深度交融。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是一次文明的牵手,是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全新活力。

文/图 本报记者 夏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