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网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未来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8日
指尖传艺农科赋能 “她”让手艺变“钱景”

本报讯(记者 王嘉)从麦田到展台,从食材到艺术品,花馍与麦秆画不仅是指尖匠心的见证,更多了一抹带着土地温度的文化亮色。在第32届杨凌农高会上,18类200余种非遗手工艺品亮相省妇联展厅,在现代农业的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走进这场以“巾帼匠心传古韵 科技助农启新程”为主题的特色产业成果展,置身非遗技艺板块,仿佛踏入一座流动的民俗博物馆。不远处,蒲城麦秆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贺小媛正用麦秆进行创作,金黄色的麦秆在她手中化作层峦叠嶂。“以前麦秆烧火都嫌烟大,现在经我们的手一编,成了畅销的工艺品!”在手工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农村妇女从剪秆、烫色到编织、装裱,一步步掌握麦秆画制作技艺,将田间地头的“废柴”变成了能换“真金白银”的挂饰、摆件。这不仅让闲置的麦秆有了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更让妇女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把日子编织得越来越红火。

“藤编从农具变成‘国潮’,我们跟着妇联学做电商、做直播,现在产品远销海外……”汉中藤编展位前,负责人热情地向参展人员介绍,藤编正以清新雅致的姿态吸引着更多人的喜爱,在匠人巧手翻飞下,精致的藤编遮阳帽便跃然眼前。传统手艺走出乡野,被更多人看见,成为连接乡土文化与消费市场的坚实纽带。

“从非遗展演到签约洽谈,从直播间带货到标准制定,三秦妇女正在用双手编织未来。”陕西省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展厅的洽谈区内,多家企业正与手工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而巾帼直播间的屏幕上,订单数字不断跳动—— 一场展会,既是成果的展示,更是希望的播种。